1月15日,,農(nóng)歷臘月十三,,隆德縣正觀花燈工藝有限公司生產(chǎn)車間里,各式鋼絲花燈框架已排好隊等待裱糊,,女工王連香和姐妹們糊花燈的手不得不快些,、更快些。兩三人一組,,圍著樣式各異的花燈框架,,用五顏六色的棱布,一圈又一圈繃纏,,一方又一方粘膠,,一件又一件噴色,一組又一組貼畫,。
隆德花燈上有很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
女工們坐在小凳上,,雖然邊聊天邊干活,,但手速飛快,每到關鍵工序,,就凝神屏息,、精雕細刻。不知不覺,,一天過去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燈、富貴吉祥的牡丹燈,、素雅清新的宮燈,,彭陽茹河里的大天鵝,、鹽池城墻上的飛龍,還有關公,、財神,、壽星等,,在她們手中“活”了,,一個個冷冰冰的鐵架子“穿上了新衣”,散發(fā)著年味,。有人稱贊他們是“裝扮年的人”“歌頌時代的人”,,干的是“美的事業(yè)”。
王連香和姐妹們說,,自己只是給花燈“穿衣”的人,,前面的工序,畫樣畫出了花燈的靈魂,,構(gòu)架搭出了花燈的骨架,。
經(jīng)理李建平經(jīng)常拿著白色石蠟,在車間水泥地上畫樣,。畫的祥云舒卷自然,,好像在天上飄;畫的牡丹雍容富貴,,好像在花園里開,;畫的關公威武霸氣,讓人看著就心怯,;畫的下山虎,,狗看見會逃走……李建平這個外表粗糙的漢子竟然這樣心靈手巧,只要是客戶想要的花燈造型,,他都能畫出來,,他說,自己一輩子只用心干好制作花燈這一件事,。
王永強等焊接工匠也很厲害,,只要李建平講明白造型、尺寸等要點,,他們就能憑著心中的畫樣,,焊出一飛沖天的鳳凰、馳騁疆場的駿馬等大型花燈構(gòu)架,。鉗工陳振林和他的工友們,,則會把直徑4毫米的鐵絲按在畫樣線條上,打造成花燈構(gòu)架上的一個個配件,,百煉鋼在他們手中成了繞指柔,。
女工裱糊花燈鳳翅。 本報記者 龔其云 攝
一年四季,,公司生產(chǎn)車間都充盈著年味,。由于訂單多,又是純手工工藝,,除了春節(jié)幾天年假,,王連香和姐妹們幾乎每天都得來上班?!肮救晟a(chǎn)花燈,,每年都會提前儲備好春節(jié)要用的花燈,這些產(chǎn)品最遠銷往福建,,近處銷往內(nèi)蒙古,、甘肅等地。去年盡管受疫情影響嚴重,,但公司全年實現(xiàn)銷售額2000余萬元,,帶動附近200余名群眾就業(yè)。由于花燈訂單太多,,忙不過來,,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輕人,在電腦上設計花燈圖案,?!崩罱ㄆ秸f。
臘月初八那天,,銀川的親戚打電話給王連香,,說在銀川文化城看見了他們造的隆德花燈,整個文化城一下子有了年味,,就好像看見了老家紅紅火火的年,。
王連香只顧忙手上的活計,不知道廠里一年能出多少件花燈,,也不知道花燈都賣到哪兒了,,但有件事在她心里跟明鏡似的:“我裱糊花燈已經(jīng)第四個年頭了,只要兩個人配合得好,,一天就能做好3個小花燈,,每人能掙100元左右?!焙腹?、鉗工工資比她們還高,普通工人每天能掙近200元,,像李建平,、王永強等畫師和工匠,,月薪都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花燈界有個口碑是“南有自貢,,北有隆德”。從創(chuàng)意到造型,,從用材到花飾,,隆德花燈傳承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李建平帶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聚力做大做強隆德花燈產(chǎn)業(yè),。2019年,他依照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設計了第一個九龍壁花燈作品,;2021年,他又為寧夏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設計制作了一部分花燈道具,。今年,,李建平打算除了設計制作春節(jié)花燈外,還要把花燈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給大型酒店,、娛樂場所設計山水畫、花鳥畫等花燈類壁掛裝飾,,讓傳統(tǒng)文化隨時隨處潤物無聲地滋養(yǎng)人們的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