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頭的兩本是馬金蓮上午簽贈的她新近出版的著作,。一塊到金蓮處討書的好幾位,,她一一耐心打發(fā),。送我的兩本是《午后來訪的女孩》和《化骨綿掌》。翻翻目錄,,正是我最想得到的她的新銳作品,,有些從網(wǎng)上讀了節(jié)選,。如《韓式平眉》《友誼萬歲》《榆碑》《眾籌》《絕境》和《蒜》,等等,。說起金蓮送書的事,,我是既高興又難為情,。得到她的贈書不少了,,《馬蘭花開》《1987年的漿水和酸菜》《白衣秀士》《難腸》《孤獨樹》《我的母親喜進花》。她是除木斧先生而外,,簽名贈我個人著作最多的作家。感動尤其多,,有對她的大方與高看的,更有對她的勤奮與才華的,。
金蓮是固原市作協(xié)主席,也是我們的群主,。那天,,得知她又有新書出版,“群情”激動,,紛紛討書,。我作了一回“黑粉”,,開玩笑說:“反正主席掙了不少稿酬呢,?!睅资习偬柸吮闾枚手卦谌褐小俺源髴簟保灰淮饝⒓s定取書的時間,。群里好多是金蓮的熱粉,,她令我們自豪,每有作品發(fā)表,,大家爭相傳閱,。實際上,我是群中新成員,,去年初認識金蓮后才被她拉進去的,。有次我到文聯(lián)給李敏送稿,李敏介紹我認識了金蓮,。她拿了兩本書一直在門口等我過去,,真是讓我感動。后來每次去,,她總是放下正忙的事,,沖一杯茶遞過來,熱情地陪我聊會天,。金蓮可是擠時間寫作的,,每年給自己定下至少十萬字的目標。她有篇創(chuàng)作談說及在灶臺前邊作飯邊記寫靈感以及于床頭邊哄哭鬧的小孩邊寫作的事,。
她掙了多少稿酬我不知道,,但她送書的事我目睹了。那天上午,,她光給寧夏師院的一位青年教師簽贈和代簽的書就是整整一大摞,,還翻箱倒柜地找了好幾個袋子幫著裝好,拎著袋送他出門,。我是最后一個,擔心她沒書送我了,,書柜里真的是空了,。她有些調(diào)皮地朝我一笑:馬老師,,你失望啥嘛,你的書我給留著哩,。拉開抽屜,給我簽名,。她所送的書,,都是她從網(wǎng)上自掏腰包訂購的,。我聽人說,像她這樣勤奮有才華的作家,,一年的稿酬可能還不及普通網(wǎng)紅大半天的收入多,。好在有我們這些熱粉的一顆心在陪伴,。有位鄉(xiāng)村老教師名叫趙振學,,每讀到金蓮新作,,總是爭相傳遞,,一說起金蓮的作品就好像喝高了。他感慨地和我說:老兄呀,,不能讓我們的作家墻內(nèi)開花墻外才紅,!
馬金蓮的書,,在我心頭不光是思想的載體,還是她待人品德與情誼的見證,。我曾因為丟失了石舒清簽贈的小說集《眼歡喜》而懊惱好久,寫了點記述放在朋友圈里,本意是想提醒拿去閱讀的同事或朋友別忘了送還我,。這則朋友圈讓舒清給讀到了,,他從網(wǎng)上訂購一本,,簽了名再寄給我,,也不知道說些啥話才算好呀,。誠如我父親生前常說,山洼里打柴地格楞上燎,。我也算念了幾本書,,但不怎么收藏,年輕時讀過好幾本書想來都是可以珍藏的,,然而現(xiàn)在一本也不見了,。這幾年,,才有些惜書。金蓮也和舒清一樣是德藝雙馨的那類寫書人,,他們贈送的書,我是格外珍視的,。惜乎,力所不逮,,能作的就是老實認真地讀一讀,這樣才算是不辜負,,是對他們勞動和情誼的些許回報吧,。自然,這也是我多年來對凡送我著作和傳我文字的朋友們能做到的心靈功課了,。
數(shù)年前,眼睛出了點問題,。好起來后又開始閱讀,,偏好于讀小說了。說來有些意思,,我讀小說似乎是再續(xù)一個夢,,一個錯過生長時令的夢,,或者是一個未曾意識到卻很久就潛生心底的夢,它那么稀薄,、那么柔弱,,似乎是被忽視了遺忘了。有天,,突然發(fā)現(xiàn)了它還存在,,仿佛是一株生長于石頭縫隙間的羸弱幼怯的小苗。噢,,噢,!思量起來,一個柔弱書生拼將半生的虛妄奔波,,回過頭來不過就是刻舟求劍罷了,。
金蓮是我很喜歡的作家。這喜歡緣于聽方言播講《馬蘭花開》,,這是她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長篇小說,。漸漸著迷了。她筆下的人物,,那些我很熟悉的生活在最底層的無緣接受文化教育的姐妹們,,她們的掙扎,她們的無奈,,她們的苦樂,,她們的期盼,她們的守望和她們的付出,,等等,。好幾次聽得心頭愴然,、淚水流落,。我會聯(lián)想到我記憶中的不少女性親人們,。和妻子一起聽著時,我說起過一件舊事:上大學時的一個假期,,我買了圖畫本的《山海經(jīng)》拿回家讀,。只念過兩年書的妹妹喜歡書里的插圖,。有次燒水作飯,,大概看入迷了,,竟將書同黃米一起下鍋,急忙用手從滾水中撈,。我大聲呵斥,,母親打了她,,一向疼愛幺女的父親也是大聲責罵,。這本書,就放在案板旁用石塊壓著讓陰干,。我?guī)状我娗忧拥拿妹们那倪M去,,用哥哥的剃須刀片小心翼翼分剝粘連的紙頁,。一天,,我見她捂著流血的手從灶房急忙跑出,,怯生而執(zhí)拗地躲開我,。我進灶房查看,,案板上,、書頁上是血滴,。燙傷腫漲的手怎么能捏得住這么薄這么鋒利的刀片呢,!幾十年了,我忘不了這悔愧心頭的事……就這樣,,我開始找尋金蓮的小說來讀。
今天我所讀的短篇小說《霧》,,是《午后來訪的女孩》的首篇,。如云霧般飄逸淡然的講述,,青春的薄愁回首,,中年的心曲流變。我好象是在燈光淡泊的咖啡廳聽一首輕音樂,,仿佛是在斜夕落暉的山坡草地間傾聽情侶的交談,。就像讀心靈美文,淡然稀薄,,輕松簡淳,。出差在外的女主公,,本是自南京經(jīng)西安乘航班回小城,,因霧航班取消,,只好改簽繞道太原的歸程,。太原有著她的掛牽——初戀的他在此,。一種隱秘的歡快,,一絲淺顯的疼痛,,一縷溫吞的癡念,如云霧和空氣,,握不住,,抓不牢,趕不走,,驅(qū)不散,。當他以點贊方式向她傳遞問訊時,她掐滅了一切,,埋葬心里的波瀾,,像穿過云障的飛機駛入心靈的碧空。
小說這樣寫道:從天空到地面,,從南方大都市到西北偏遠的小城,。“眼前熟悉的氣息和氛圍,,像一只柔軟的手,,把她從落差中一點一點拉回了現(xiàn)實?!苯酉聛淼奈淖肿屛意袢恍膭印艾F(xiàn)實中有日常的踏實,,有庸常的溫暖,更有一種被慣性維持的平靜和安寧,?!彼貋砹恕;氐搅嗽?jīng)想掙脫現(xiàn)在又覺得熨帖的現(xiàn)實,。她的那個小姑娘不是一般地貼心,,而是熨貼得五臟六腑的那種一種暖,這讓我想了我的兩個小孫女,。還有丈夫那蹺起來擱在沙發(fā)上散發(fā)臭味的大腳,。說實話,我過去也有這類壞毛病,。累了就躺在沙發(fā)上,,將腳擱在沙發(fā)上乃至茶幾上。掩卷之時,,想到《圍城》中的話:“圍在城里的人想要逃出去,,城外的人想要進來,對婚姻也罷,,職業(yè)也罷,,人生的愿望大抵是如此?!?/span>
短篇很短,,真的很美。我讀出了小說女主人公的心靈掙扎,,所有于尋常凡俗中掙扎著想要脫卻些什么的那種掙扎,,即就是像我這般尷尬年歲人的也未必是“妄心如膜褪重重”的,不時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迷茫,。如,,“韶華已逝顏色改”的嘆息和“半生未曾襟懷開”的不甘。人生,,其實是各有各的奢望和掙扎的,,不關年歲,不論階層,,不分性別,。包括已成名成家的小說家馬金蓮,我讀出她執(zhí)著于文學的掙扎和擺脫,。不論是發(fā)自心靈的突破,,還是出于環(huán)境變化的轉向,總之,,她確是在作轉型升級的突破,。去年,我讀她的短篇《榆碑》,,陡然有種“刮目相看”的異常欣喜,感覺已經(jīng)不是靠生活經(jīng)歷去寫作,而是早已步入意念的寫作——我不知道用了“意念寫作”這個詞對不對——意思是說,,她心中主題一經(jīng)閃現(xiàn)就能輕松上手,。比如《落花胡同》《相撞》,等等,。小說家一旦進入這個軌道,,就猶如進入平流層。讀馬金蓮的不少新銳之作,,就感覺這位奇女子是了不起的社會學家,,誠若一位坐地生金的鄉(xiāng)佬質(zhì)變?yōu)檫尺逡环讲倏匾粯I(yè)的實習家了。
實際上,,不光寫作者有諸如題材,、情調(diào)的偏好,讀者也是如此,。憑心而言,,我自然是偏喜著金蓮的那些溫暖的風情的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情韻小說。她初履文學奇險之途就寫出了不少溫暖風情名篇,。比如《1987年的漿水和酸菜》《白衣秀士》《長河》《馬蘭花開》,,等等。我說的前兩個,,不是說單篇,,而是指收入集子中的全部,任意哪篇拿來都是清純至極的經(jīng)典名篇,。比如,,收在《1987的漿水和酸菜》集子中的四篇“時光曲”(我姑且稱她的四篇以年份為標題的小說),個個都經(jīng)得起時光淘洗,。然而,,我更理智而欣喜認為,她的突破和掙脫無比之正確,,前景十分之光明,。甚至我這個于文學隔行的新聞人都可斷言:茅盾文學獎在向她招手。掙扎,,釋解,,突破,翱翔,,其實是多位從西海固走出去的作家化蝶的必然之蛻變,,別無他途。否則,,就可能只好在小殿里行走了,。今天的馬金蓮已經(jīng)由濫觴清流的跌宕抵達汪洋恣肆的浩流了,,已經(jīng)成為健步于中國文壇的實力派新秀新銳作家。爭渡,,爭波,,驚起一片鷗鷺!我面前這本書的封底幾行醒目字符:“想嘗試突破自己,,渴望寫出和以前不一樣的作品,,近兩年一直朝著這一方向用功,本書收錄的作品有體現(xiàn),?!?/span>
馬金蓮,西海固的奇女子,。加油?。ㄓ浾撸厚R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