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拾珍丨樹
○ 牛庭偉
有個真實故事:一位戍守昆侖山的解放軍小戰(zhàn)士,曾有大半年時間沒有下過山,,每天站崗或巡邏時目之所及不是連綿的雪山就是死寂的原野,,看不到一絲綠色,覺得自己的精神和生命之樹快要枯萎了,。后來他下山探親,在山下不遠處看到一棵孤獨但有綠蔭的小樹,,先是歡呼雀躍,,繼而竟然抱著樹號啕大哭起來,。
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在其經(jīng)典短篇小說《最后一片葉子》里,講述了一位畫家冒雨用一片畫在墻上的樹葉挽救了朋友頹廢絕望的生命,,而他自己卻因為風吹雨淋患病不治身亡的故事,,謳歌了人性的光輝和偉大,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樹木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和恩人,,一直以來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都得到過樹木的恩澤和護佑,。人與樹之間唇齒相依,休戚與共,。
當某些樹木在民間傳說和歷史典故中被賦予特定含義,,讓“杏林”和“梨園”有了特殊內(nèi)涵和文化意象,就變成了能夠幫助人們消除痛苦,、帶來希望和愉悅的精神樂園,,而它一旦跟某位歷史名人成功“嫁接”,成為其人格魅力,、高尚情操和精神風范的象征,,立馬就有了名人效應,可以名垂青史,,流芳千古,,比如說“左公柳”,比如說“焦桐”……
自古以來,,樹木慷慨地扮演著人類用以表達情感,、寄托夢想、宣示追求和崇拜偶像的特殊角色,,如庾信的《枯樹賦》,、盧照鄰的《病梨樹賦》、陳毅的《青松》和舒婷的《致橡樹》等等,,品讀這些優(yōu)美詩文,,人們總會情不自禁地對這些樹木所承載的精神品格肅然起敬。大凡有點文化素養(yǎng)的人都喜歡用自己所鐘情的樹木給自己或兒孫取名,,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寄托,,如“雪楓”“巖松”“友柏”“青桐”“亞楠”等等。多年前,,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創(chuàng)編和演出過一臺雙人舞《兩棵樹》,,通過把樹木人格化,將一對情侶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演繹得熾烈如火、堅貞如鋼,,達到了雅俗共賞的效果,讓人至今記憶猶新,,回味無窮,。
其實,人生如樹,,上至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都要經(jīng)歷自己生命的春夏秋冬,,都會或多或少地留下些情感抒發(fā)和精神追求的“年輪”。因此,,在我國文學史上,,借樹抒發(fā)人生感懷、傾訴情思衷腸的詩文數(shù)不勝數(shù),。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賀鑄的《芳心苦·楊柳回塘》:“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詩中哪里是在言樹,,分明是在說人,。
作為一種表達人生理想和價值追求的行為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種樹其實是在種夢想,、種情懷、種信仰,。古往今來,,把清廉家風、從政理想和家國情懷種在樹里的官員燦若星漢,,史不絕書,,為我們今天大力傳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留下了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chǎn)。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智圣諸葛亮在病危時給后主劉禪的遺書中寫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余饒,。”既說明了他栽樹,、養(yǎng)樹作為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也表明一代名相兩袖清風,德昭千古。西晉文學家潘岳在任河陽縣令時,,發(fā)動百姓在黃河岸邊土地貧瘠處遍種桃李,,連綿成片,既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又增加百姓收入,,人稱河陽縣為“花縣”。唐代文豪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在柳江邊廣植柳樹,,并賦詩自樂:“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卑拙右坠僮龅侥膬海瑯渚头N到哪兒,。他從種樹中悟出“養(yǎng)樹”即“養(yǎng)民”的哲理:“將欲茂枝葉,,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勸農(nóng)均賦租,。云何茂枝葉?省事寬刑書,?!彼未暮捞K東坡對種樹情有獨鐘,在杭州做官時,,修筑長堤“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畫圖”,,留下了“蘇堤春曉”的千年著名景觀,。明太祖朱元璋少時家貧,時常食不果腹,。一天他發(fā)現(xiàn)柿樹上的柿子成熟了,,于是飽餐了一頓。當了皇帝后,,他不忘柿樹救命之恩,,下令家鄉(xiāng)百姓每戶種柿樹兩株,,不種者懲罰。從此,,安徽鳳陽,、滁縣一帶柿樹成林,迄今惠及了幾十代子孫,。晚清名臣左宗棠在同治年間率領(lǐng)湘軍來到西北破解“塞防”難題,,命令軍隊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帶和近城道旁遍栽楊樹,、柳樹和沙棗樹,名曰道柳,,在涇州以西形成了道柳連綿數(shù)千里綠如帷幄的塞外奇觀,,人稱“左公柳”。1934年春作家張恨水游歷西北,,恰逢大旱,,當?shù)匕傩找粤鴺淦こ漯嚒埡匏懈袑懥艘皇住吨裰υ~》:“大旱要謝左宗棠,,種下垂柳綠兩行,。剝下樹皮和草煮,又充飯菜又充湯,?!睂⒆蠊笆譂稍谕荆诒d道,,千年遺愛”的恩德闡釋得淋漓盡致,。“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在1962年12月出任蘭考縣委書記后,,深入尋找和探索從根本上改變蘭考貧窮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終于在兩三年后,用泡桐樹等樹木將縣內(nèi)300多個大沙丘和幾十處風口全部制服,。泡桐樹在他身后每年為蘭考縣幾十萬百姓帶來價值數(shù)十億的經(jīng)濟收入,,“焦桐”由此成為當?shù)匕傩浙懹浗乖5摼裼肋h的豐碑。
國人歷來崇尚“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的古訓,。官如“樹”,民如“果”,,什么樹結(jié)什么果,。樹是果的依靠,而果則是樹的寄托,。手握權(quán)柄的公仆們?yōu)楣僖蝗?,如能自覺地堅持以古鑒今,,關(guān)照當下,勤栽為民,、務實,、清廉之“樹”,那么,,這樣的“樹”栽的越多,,老百姓乘的“涼”也就越多。
相關(guān)新聞
-
楊風軍散文集《生前身后》研討會在市圖書館舉行
[2025-04-26] -
非遺丨執(zhí)著從藝路 巧手織錦繡
[2025-04-23] -
近100幅藝術(shù)作品展現(xiàn)多彩固原畫卷
[2025-04-23] -
書香為伴 |《西海固情節(jié)》
[2025-04-18] -
講述 | 那一年 那個班 那一程
[2025-04-18] -
口弦丨苦苦菜
[2025-04-17] -
口弦丨兄弟情長 往昔難忘
[2025-04-17] -
口弦丨鄉(xiāng)土情撫人心
[2025-04-17] -
口弦丨春來第一哨
[2025-04-17] -
口弦丨古稀歲月積天珍——書于何富貴新作《蕭關(guān)杏語》出版之際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