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隆村解鎖移民幸福密碼
行進筆記
5月14日至22日,,記者先后5次走訪閩寧鎮(zhèn)原隆村,看變化、聽故事,感溫暖、悟心得,。愛與感恩藏在滄海桑田的故事中,當?shù)馗刹咳罕姷膭忧橹v述,念念不忘的是黨恩,,時時不忘的是奮進,寧夏百萬大移民背后的幸福密碼也層層揭開……
靠什么打開了幸福之門
2022年5月14日 星期六 晴轉多云
5月14日,,記者第一次來原隆村,,藍天綠樹,白墻紅瓦,,笑臉歡聲,。
推開原隆村六組16排14號的大門,記者見到了海國寶,,以及他的大兒子海福貴,、兒媳婦馬愛紅。6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家里做客,,和他們暢談新生活、新變化,,憧憬美好未來,。
院中菜園,蔬菜泛著新綠,、透著香,,農具、糧食碼放得整整齊齊,,煙火氣息撲面而來,。車棚里停著一輛嶄新的小轎車,馬愛紅有些羞赧,,“電動的,,3萬多元買的,不值錢,!”
海國寶的老家在固原市原州區(qū)開城鎮(zhèn)上青石村,,日子過得緊巴巴。更讓村民擔心的是,,上青石村處在地質災害帶上,。但祖祖輩輩就是這樣過來的,,他們認命。
然而,,命運發(fā)生了改變,。隨著寧夏“十二五”生態(tài)移民政策的實施,上青石村被列為整體移民搬遷村,。
2012年5月29日7時,,村里65戶人家坐上了大巴車,于當天15時到達原隆村,。
這里就像一個熱火朝天的大工地,,處處都是掙錢的機會,新生活點燃了村民的斗志,。機遇只是生活的獎賞,,勤奮才是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對于從大山里搬出來的村民而言,,勤奮恰恰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海國寶的兩個兒子接受技術培訓后,大兒子當上了農機駕駛員,,小兒子在外跑車,,兩個兒媳婦在家附近打工,一家人年收入近20萬元,,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突突突……”在寧夏立蘭酒莊有限公司的葡萄園,,海福貴開著拖拉機停在記者面前,,他正在給葡萄園除草。10年前,,這里還是千畝荒漠,,現(xiàn)在種上了馬瑟蘭、赤霞珠,、馬爾貝克三個品種的釀酒葡萄苗,,將來會變成畝產400公斤以上的釀酒葡萄基地。
總書記的到訪,,給原隆村10515位村民的致富夢插上了翅膀,。
海國寶一家勤勞致富的火熱場景,每天都在原隆村近2000戶家庭里上演,。如今,,村里近半數(shù)人家開上了私家車,村民兜里有錢,,碗里有肉,,孩子有學上。2021年,,原隆村人均年收入達10924元。
無奮斗,,不移民。這世上沒有捱不過去的窮日子,,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好日子。村民也活明白了,,財富并不只是躺在存折里的那串數(shù)字,還得腳下勤快,、腦子活泛、眼含希望,、心存感恩。
“恩澤原隆,,厚德為善”是原隆村的村訓,,印在村口的大牌子上,,也刻在村民的心里。
拿什么醫(yī)好心頭的“病癥”
2022年5月16日 星期一 晴
“做夢也夢不到么!”6年前,,原隆村村民田成林去村衛(wèi)生室看病,,見到了總書記,??倳浐退帐郑凇耙V厣眢w”,。
田成林73歲了,,耳聰目明,,身體硬朗。2014年5月30日,,一家人搬離固原市原州區(qū)開城鎮(zhèn)下青石村老家,來到原隆村,。
在老家,,田成林家離村醫(yī)療站有10公里山路,騎摩托車得半個小時,。一天晚上,老伴馬鳳梅突然腰疼,,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邊呻吟一邊在炕上打滾,,嘴里不停念叨“活不成咧”,。
田成林心急火燎,,騎車送老伴去醫(yī)療站,。車燈前面,是彎彎曲曲的山路,,車座后面,是痛苦呻吟的老伴,。那一刻,他無比憎惡這糟糕的處境和命運,,“熬了兩年多,病沒看好,,罪受了不少!”
后來去做手術,,花了大幾千元,,掏干了家底,,六七家親戚才勉強湊夠。全家人鉚足勁到處打工掙錢,,還了好幾年才還清,。
“以前條件差,,小病拖成大病?,F(xiàn)在好咧,,去機器上一查,啥病一清二楚,,還不花錢?!卑岬皆〈宓牡谌辏习橛值昧四X瘤,,手術在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做的,,又快又好,,沒有后遺癥。手術費花了14萬元,,因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費用全免。
2021年年底,,原隆村衛(wèi)生室投入50萬元打造智能云診室,,“互聯(lián)網(wǎng)+醫(yī)療健康”模式下的家庭醫(yī)生簽約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現(xiàn)在有6004位村民享受上了家庭醫(yī)生醫(yī)療待遇,,小病不出門,,大病不出村。
總書記的牽掛,,扶貧干部的篤行,,移民群眾的勤勞,奏出一曲勠力奮斗的“命運交響曲”,,這是世間最美的音符,。
用什么綻開了甜蜜之花
2022年5月18日 星期三 晴轉小雨
原隆村西北一隅的上千畝土地上,281棟大棚星羅棋布,,棚頂是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棚內是智慧農業(yè)鏈條,。
走進昌盛光伏生態(tài)科技園的一座棚內,,泥土氣息撲鼻而來,一排排靈芝菌包露出尖尖的嫩芽。這座棚在當?shù)厝搜壑幸饬x非常,,總書記曾在這里駐足,,現(xiàn)在已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紅色陣地。
眼前的這些棚,,游客看到了鮮活的農家生活,,科技員看到了先進的科技轉化成果,而村民看到的,,是脫貧致富過好日子的希望,。
2015年以來,這些溫棚為移民提供就業(yè)崗位1500個以上,,支付勞務工資600余萬元,。連續(xù)3年,為76戶貧困戶每戶托底分紅1萬元,。
65歲的村民方金鐘是受益者之一,。方金鐘是位殘疾人,老家在固原市隆德縣神林鄉(xiāng)岳村,。上世紀70年代,,方金鐘打工摔傷腿,落下殘疾,。
2014年,,舉村搬遷,,方金鐘也來到了原隆村,。看著同村人的日子蒸蒸日上,,他心急如焚:我能干什么?
因為三級殘疾,,方金鐘干不了重活,但他學過花卉種植技術,。3年前,,他承包了兩座溫棚,,園區(qū)沒收任何費用,讓他安心創(chuàng)業(yè),。
方金鐘相中了三角梅和月季兩個盆栽花種,,從廣西進購花苗,悉心培育。2021年,,一個棚喜獲豐收,,長出五六千株鮮花,,他用車拉到閩寧鎮(zhèn)等地售賣,,批發(fā)每株10元,,零售每株15元,,賣了四五萬元。
原本以為身有殘疾,是拖累,,沒想到能為家里帶來這么多收入。說起對未來的打算,,方金鐘謀劃著,,“還要種花,,種出更多的花,掙更多的錢,!”
原隆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曉燕說,村民收入剛剛過萬元,,這和閩寧鎮(zhèn)16098元的年人均收入比起來,還不夠。接下來,,村里還將深耕產業(yè)帶動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思路,,發(fā)展釀酒葡萄種植、設施溫棚,、禽畜養(yǎng)殖,、旅游等產業(yè),,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1997年以來,寧夏先后實施6次大規(guī)模易地扶貧搬遷,,有123萬多名移民群眾搬出大山,,擁抱新生活。(記者 陳 郁)
原隆村新貌,。記者 王洋 攝
對話
吃過苦,才更懂甜的滋味
——與電視劇《山海情》移民原型面對面
有奔頭就不算苦,,沒奔頭那才叫真的苦
謝興昌(閩寧鎮(zhèn)福寧村村民,,《山海情》馬得福原型)
記者:“有奔頭就不算苦,沒奔頭那才叫真的苦,!”這是《山海情》里的一句臺詞,,您是怎么理解的?
謝興昌:我曾經(jīng)擔任過閩寧村(閩寧鎮(zhèn)前身)兩屆村黨支部書記,,這個問題,,我說兩件事,你就明白了,。
1997年7月,,我得到移民搬遷的消息,自己先來到這個地方看了看,。那時候這里還是一片“干沙灘”,,天空無飛鳥,地上不長草,,沙灘無人煙,,風吹沙礫跑。我知道,,移民要在這里建設家園,,還是得下苦奮斗,。在老家也是吃苦,來這里也是吃苦,,我該怎么說服他們,?
回老家的路上,我看到路邊有兩塊綠油油的農田,,一塊高粱,,一塊玉米,長勢特別好,,于是靈機一動:下車掰了4個玉米棒子,、4個高粱穗,帶回老家,?;厝ゾ徒o村民講,這就是希望,,那里現(xiàn)在雖然是干沙灘,,但引來黃河水后,就能長出這么好的糧食,。那次動員,,說動了13戶村民,跟我一起來到這里,,成為閩寧村第一批移民搬遷戶,。
第二件事,2020年9月,,閩寧鎮(zhèn)福寧村張榜公布了一份名單,,村里104名學生高考分數(shù)上了一二本線。中考,、高考成績在600分以上的學生,,達到21名,其中,,7名學生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
孩子是希望,是未來,,孩子攢勁了,,才是村民一輩子最大的成就,比掙多少錢都高興,。
我們這一代人吃苦受累建設新家園,,生活變好了,是奔頭;孩子們考上大學有了出路,,也是奔頭,。
肯吃苦腦子活,創(chuàng)業(yè)路上會收獲成功
趙鴻(閩寧鎮(zhèn)福寧村村民,,《山海情》馬得寶原型)
記者:《山海情》里的馬得寶扒過火車,、下過煤窯、種過蘑菇,、包過工程,,最后創(chuàng)業(yè)成功。你自己也是村里的創(chuàng)業(yè)能人,,你是怎么看待移民創(chuàng)業(yè)這件事的,?
趙鴻:之所以說我是馬得寶的原型,是因為我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和馬得寶的經(jīng)歷有八九成相似,。
我的老家在西吉縣震湖鄉(xiāng)張岔村,,17歲的時候家里窮得供不起,輟學了,。1995年,,我去一家小煤礦,,累死累活倒沒啥,,安全還得不到保障。有一次煤窯塌方,,差點就被埋在里面,,嚇跑了。后來,,我又去一家磚窯燒磚,,干了三四個月,要不來工錢,,還被打了一頓,。
再后來包工程,帶了30多個村民出去給人砌墻,、粉刷,。結果工程干完了,還是要不來錢,。欠了村民8萬多元的工錢,,我還了四五年才還清。
1997年搬遷到閩寧鎮(zhèn)之后,,錢好掙多了,。我種蘑菇、種葡萄,給移民蓋房子,,給蘑菇溫棚打土墻,,開預制板廠。2002年,,手底下有80多個工人,,年底凈落十幾萬元。蓋了一棟四層的樓房,,一二層是營業(yè)房出租,,三四層是50多間房的賓館,每年能賺三五十萬元,。
2020年拍攝《山海情》,,我是劇組的民俗顧問,還在劇中客串一個配角,。劇組殺青的時候,,在我的請求下,孔笙導演把所有道具留給了我,,并說:“這是一筆財富,!”
我利用這些道具,創(chuàng)辦了文化大院,。2021年3月15日到10月1日,,文化大院接待游客約12萬人次。
移民前后的經(jīng)歷讓我明白了,,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需要一個穩(wěn)定的政策環(huán)境?,F(xiàn)在政策好,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到閩寧鎮(zhèn)視察之后,,政府出臺各種惠民政策鼓勵移民創(chuàng)業(yè),。
我相信,肯吃苦,、腦子活,,創(chuàng)業(yè)路上會收獲成功。
黨的好政策改變了我的命運
劉莉(閩寧鎮(zhèn)原隆村村民,,《山海情》白麥苗原型)
記者:《山海情》熱播之后,,你接受了很多媒體的采訪。我注意到,,你對孩子的教育比較重視,,為什么?
劉莉:這可能跟我的經(jīng)歷有關,。我的老家在固原市隆德縣溫堡鄉(xiāng)大麥溝村,,家里很窮。那時爸爸在工地上打工,一個月掙240元,,家里六口人的花銷都靠爸爸的這點工錢,。
我小時候學習好,但不拔尖,,同一年級幾個班200多名學生,,我的成績排在第十一二位。那時候考高中有個資助政策,,如果能考到全年級前10名,,高中學雜費全免。而我沒有考到前10名,,高中報名的時候就要一次性交300多元學雜費,,這個錢,家里拿不出來,。
在我滿心歡喜地準備去上高中的時候,,爸爸告訴我,為了弟弟妹妹,,我得輟學回家種地,。當時我哭得稀里嘩啦,但沒能改變結果,。那幾年我心里不平衡,,特別怨恨父母,后來看清了現(xiàn)實,,只能認命,。再后來,,弟弟妹妹也都輟學回家了,。
2013年8月,我們一家人搬遷到原隆村,,分的新房子通上了自來水,。我擰開水龍頭,看著自來水嘩嘩地流出來,,眼淚也跟著嘩嘩地流,。
2014年是我的人生轉折點。那一年我去附近的葡萄酒莊打工,,剛開始是給葡萄地除草,,后來洗橡木桶、灌酒,、洗瓶子,、打塞子。生怕被酒莊辭退,我每天都會比別人提前去,,多干一點活,,晚一點回家。后來,,酒莊通知我,,我被聘為長期工,我當時高興得跳了起來,。
2015年年底,,我被聘為車間主管。工作中,,我嚴格把控消毒清潔程序,,和工人一起把酒莊清掃幾遍,門縫,、抽屜這些抹布擦不到的地方,,就用棉簽、牙簽清潔,。
如今,,我和丈夫年收入十幾萬元,幾年前還買了轎車,。有時候想想在老家時的生活,,對比如今的好日子,總感覺跟做夢似的,。我雖然中途輟學,,但是黨的好政策改變了我的命運。
最令我欣慰的是,,孩子沒有像我一樣中途輟學,,現(xiàn)在,女兒在寧夏大學上學,,兒子在閩寧二中讀高一,。相信他們會有更美好的未來。(記者 陳 郁)
講述
我有一個夢想:
練好本領自己創(chuàng)業(yè)
講述人:海燕(閩寧鎮(zhèn)原隆村村民,,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帶貨主播)
我的老家在固原市原州區(qū)三營鎮(zhèn),,12歲輟學在家。鍘草,、喂牛,、挑水、做飯,、挖洋芋……干不完的農活是我全部的生活,。
后來結婚生子,,日子過得更緊張了,連買菜的錢都要張嘴向丈夫要,。
2012年,,我家搬到了原隆村。2019年,,村里建起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我第一個報名應聘,成為車間工人,。記得當我領到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資3000元時,,激動得無法控制。
后來,,我被選入“閩寧巧媳婦兒”直播電商團隊,。以前沒用過電腦,我從認識鍵盤學起,,不認識的字查《新華字典》,,睡前捧著手機學習帶貨。如今,,我能熟練使用手機,、電腦,輕松完成一場帶貨直播,。
我的名字里有一個海字,,但我沒見過大海。2021年8月,,我去福建出差,,那是我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看到大海,。
在幫扶車間,,和我一樣的移民婦女共有40多名。我們常說,,移民搬遷是我們人生的轉折點,,不僅僅是收入上的變化,還有看世界的機會和改變命運的自信,。
現(xiàn)在,我有一個夢想——練好本領自己創(chuàng)業(yè),。(記者 陳郁 整理)
寄語黨代會
拼搏在崗位 迎接黨代會
同心縣王團鎮(zhèn)黨委組織委員李霞:習近平總書記到原隆村視察時,,我是一名大學生村官??倳浻H切地問我負責什么工作,,干了多長時間,,對以后的就業(yè)有什么想法,我一一回答,。如今,,我已成長為一名鄉(xiāng)鎮(zhèn)干部,牢記總書記囑托,,在崗位上盡職盡責,,不負青春,用實際行動迎接自治區(qū)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
原隆村衛(wèi)生室鄉(xiāng)村醫(yī)生何?。毫暯娇倳浀皆〈逡暡鞎r,來到村衛(wèi)生室,,當時我正在藥房給患者抓藥,,總書記和我們每個人握了手,而且向我們道辛苦,,令人難忘,。我當了十幾年鄉(xiāng)村醫(yī)生,對這里充滿感情,,現(xiàn)在村里建起智能云診室,,更好地為村民服務。自治區(qū)第十三次黨代會即將召開,,希望農村衛(wèi)生室不斷發(fā)展,,托起鄉(xiāng)村百姓健康夢。
原隆村村民馬愛紅:習近平總書記到原隆村視察,,來到我家時,,我正在廚房做飯??倳洶撮_了電燈開關,,擰開了水龍頭,夸村里的基礎設施建得好,,我一輩子忘不了?,F(xiàn)在日子好了,我希望孩子好好讀書,,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也希望寧夏的明天更美好,。(記者 陳郁 整理)
閩寧鎮(zhèn)“山海小院”展覽館里,,謝興昌(右一)正在給來訪的游客講述《山海情》背后的故事。記者 王洋 攝
相關新聞
-
寧夏3個實踐案例入選《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實踐案例》
[2025-05-15] -
自治區(qū)黨委黨校中青班學員與黃堡小學師生同上一堂思政課
[2025-05-15] -
空間鄉(xiāng)村,,難得畫筆越稼穡
[2025-05-15] -
我市首批電子計價秤“碼上監(jiān)管”投入使用
[2025-05-14] -
頭茬蔬菜搶“鮮”上市 六盤山冷涼蔬菜暢銷全國25省市
[2025-05-14] -
寧夏啟動“民法典宣傳月”
[2025-05-14] -
祝賀!寧夏隊勇奪黃河流域九省區(qū)農民籃球邀請賽冠軍
[2025-05-14] -
我市新建東至河110千伏輸變電站竣工投運
[2025-05-13] -
寧夏為近60萬個體戶“量身定制”成長方案
[2025-05-13] -
全市第19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結業(yè)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