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寧夏代表團里,,有一個人的名字引起廣泛關注,她就是被譽為“拇指作家”的馬慧娟,。這次連任全國人大代表,,在寧夏僅有三個人。
自五年前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開始,,馬慧娟就是引人注目的亮點,。這位只有初中文憑的山區(qū)移民,引起國內(nèi)外媒體的持續(xù)關注,,對她的采訪也貫穿她的五年任期,。在去年的“代表通道”上,她以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從容不迫地介紹自己和家鄉(xiāng),,展現(xiàn)了新一代農(nóng)民的風采,令人刮目相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盡管馬慧娟本人一再表示自己既平凡又普通,,但她的“傳奇故事”,還是不脛而走,。
與其他人大代表相比,,馬慧娟的經(jīng)歷確實比較特殊,她不僅來自全國最大的移民扶貧開發(fā)區(qū),,而且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她讀完初中就輟學,20歲就出嫁了,。經(jīng)濟的貧困幾乎壓彎了她的腰,繁重的體力勞動幾乎每天都讓她筋疲力盡,,生活的艱辛,,幾乎要泯滅她所有的憧憬和愿望。
剛剛四十出頭的馬慧娟,,出生在六盤山下一個既貧窮又偏遠的村莊,。在移民到紅寺堡揚黃扶貧新灌區(qū)之后,她才改變命運,,解決了溫飽,、擺脫了貧困。無論是在老家,,還是在紅寺堡的新家園,,她都像身邊農(nóng)村婦女那樣種田、打工,、做家務,、照看老人和孩子。所不同的是,,她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理想,,每天都擠時間看書、讀報,,堅持自學,,沒有走農(nóng)村婦女的尋常路。
紅寺堡移民開發(fā)區(qū)漸入佳境時,,馬慧娟家的經(jīng)濟狀況也隨之有了改善,。2008年,丈夫看她生活太枯燥,,就給她買了一部手機,。誰都沒有想到,她的生活因此改變,她的人生出現(xiàn)轉(zhuǎn)機,。別人用于通訊,、娛樂、消遣,、打發(fā)時間的手機,,在她手中成了學習、寫作,、紀錄生活,、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成果的載體。那些鮮活,、生動,、感人的文字,頻頻出現(xiàn)在QQ空間,,很快就引起廣泛的關注,,她的“粉絲”越來越多,她自強不息,、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更是感染了許多人、鼓舞了許多人,。她也因此得到了許多無私的幫助,,聽說她因手機流量限制,只能寫短文,,不敢長時間寫,,有人主動為她充話費,很快就充到千余元,。聽說她寫作按壞了多部手機,,有人一次就寄來兩部手機。除此之外,,還有人給她寄來了學習書籍,,推薦她的作品、幫她聯(lián)系文學刊物刊登作品,。
“拇指作家”的一舉一動都有人關注,,以往默默無聞的人,有了相應的知名度,,“吉祥的光”環(huán)繞著馬慧娟,。2016年,馬慧娟在北京電視臺“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里,,展現(xiàn)了自己的風采,,沒過多久,她就成為寧夏作協(xié)的會員,隨即被推薦到魯迅文學院學習,,不久又被聘為鎮(zhèn)文化站站長,,出席全國婦女代表大會,補選為全國青聯(lián)委員,。一片光明,,展現(xiàn)在她的面前。
有人為此感到不解,,一個農(nóng)村婦女,,值得如此關注嗎?為什么“好事”都降臨到馬慧娟身上,?
盡管馬慧娟本人表示自己既平凡又普通,,身上也沒有“傳奇故事”,但許多人仍然把她當成一個“傳奇”,。
該怎么看“馬慧娟現(xiàn)象”,?一般來說,反差越大的人和事,,越令人關注、震撼,、思考,,也越能給人啟迪、越有引導和教育意義,。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如果一個農(nóng)村婦女早早嫁人,,僅為一日三餐而忙碌,再沒有什么作為,,也沒有任何精神追求,,那么,還有誰會關注她呢,?因為這樣的人太普通了,;如果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基礎雄厚的文學愛好者,,用常規(guī)方式進行一般的文學創(chuàng)作,,關注的人也不會多;如果一個作家所寫的東西是無病呻吟,,不接地氣,,只是抱怨命運不公,那也不能讓人產(chǎn)生共鳴,;如果一個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寫寫停停,淺嘗輒止,那也不會有什么成就,,更不會有人關注,、支持!正因為這些“如果”在馬慧娟身上都沒有發(fā)生,,她才能達到自己人生的高度,。
她的手機,按壞了一部又一部,,她的文學素養(yǎng),,提高了一個又一個層次。有人說:馬慧娟寫作能力,,不低于一般的大學生,。讓她自豪的是,她的自信心今非昔比,,在她身上,,已看不到昔日的影子。
馬慧娟“出名”后,,仍然筆耕不輟,,新作品不斷問世。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讓她有了更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她認認真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贏得了鄉(xiāng)親們的贊譽,,而連任全國人大代表,,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人們關注馬慧娟,,與其說是關注她的文學作品,、羨慕她的幸運、欣賞她的文學成就,,不如說是敬佩她的毅力,、感念她的精神、同情她的遭遇,、反思自己的行為,,如果自己有像她那樣的人生觀,也能像她那樣生活,、努力,,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經(jīng)濟的貧困和生活的磨難,那么,,“吉祥的光”也會環(huán)繞自己,。
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村回族婦女連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容易嗎,?一個只有初中文憑的業(yè)余作者,能寫出散發(fā)著泥土清香的文學作品,,何其不易,?對此,人們會有許多感慨,??v觀馬慧娟走過的路,會有許多新發(fā)現(xiàn),。如果我們也像她那樣做,,那么,任何困境都無法束縛前行的腳步,,誰都可以取得她那樣的成就,、達到她那樣的境界。這是馬慧娟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人生應取的態(tài)度,。(通訊員:莊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