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前半生戎馬征戰(zhàn),,為革命貢獻了青春和熱血,有著出生入死的輝煌經歷;后半生,,服從組織安排,,任勞任怨,,無論處在多么艱苦的條件下,,都埋首躬耕,,為固原中藥材、地方的建設作出了貢獻,,為子女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我拿起筆,,記錄父親一生走過的路,旨在激勵后輩,,把父親的精神傳承下去,。
1928年,父親出生于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的一個小山村,,屬龍,,民間有生于龍年的人福大命大之說,但是父親一生卻經歷了無數(shù)磨難,,在與命運抗爭中形成了堅強隱忍的性格,。父親家里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全家靠租種幾畝山地為生,。收成好了,,還能維持生活,如果遇上災年,,全家人只能忍饑挨餓,。由于家里窮,到了冬天,,沒有棉鞋和襪子,,放牛的時候牛拉下糞便就把腳放進去焐。
16歲那年,,父親棄農從軍,,從綏德縣到了清澗縣,,找到了八路軍,參加了清澗縣警衛(wèi)隊,,成為一名光榮的戰(zhàn)士,。父親參加八路軍一個多月后,中國人民就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部隊官兵和老百姓一起跳起了陜北的秧歌,,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喜悅,父親也特別高興,,參軍這一步走對了,,此后要堅定地走下去。
在攻打榆林時,,父親從炸斷的云梯上摔了下來,,摔傷了腰部,他忍著疼痛艱難地躲過了城墻上打下來的槍彈,,存活了下來,。由于傷勢嚴重,父親當時就被送到醫(yī)院療傷,,在路上父親通過老鄉(xiāng)劉煥章,,給家里捎了信,告訴家人自己在部隊的一切情況,。因為父親不識字,,只能讓老鄉(xiāng)捎口信回去。這次負傷后,,父親落下了后遺癥,,當時被部隊評定為三等甲級傷殘,并發(fā)了證書,。后來,,父親感覺身體有所好轉,便去固原軍分區(qū)將傷殘證書和每月領取的傷殘費用都退還,。后來腰痛時常發(fā)作,,大家問及為何要退傷殘證時,父親說:“黨的政策這么好,,我的戰(zhàn)友犧牲了那么多,,自己能活下來很知足。”這就是我的父親,,剛正不阿,,無私無畏。
1948年7月,父親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蘭州解放后,,部隊開始整編,空軍來部隊招收飛行員,,當時父親身高,、體重都合格,唯有視力不合格,,加之不識字,,錯失了機會。從此,,父親認識到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最后被招到西北軍區(qū)第一速成中學學習,在這里父親認真刻苦地學習,,于1953年畢業(yè),,被分配到甘肅公安總隊警衛(wèi)排任排長。
1959年,,父親退伍到原固原縣淀粉廠任基建組長,。1961年,調到寧夏固原地區(qū)藥材公司任采購員,。1962年,,調入原固原縣東山坡藥材廠任廠長,當時廠里只有4個人,,在距東山坡5公里多的山里種了100多畝中藥材,,有10多個品種,還試種成功了人參等名貴藥材,。父親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1971年父親被調到原固原縣機磚廠任廠長,,因為當時固原縣就一個機磚廠,,父親在這里不分晝夜加班加點的干,有時候親自參加出磚瓦,。1975年,,父親調任原固原縣多種經營辦公室,經常去外地慰問養(yǎng)蜜蜂的人員,,因為養(yǎng)蜂的人員根據(jù)氣候變化隨時轉移,。1977年,父親調入原固原縣人民防空辦公室,。1979年,,又調往原固原縣總工會,積極幫助當?shù)仄髽I(yè),協(xié)調各部門到各企業(yè)建立了工會組織,,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
1985年9月,父親離休,,離休后他沒有閑下來,,做起了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向學生們講述曾經走上革命道路的經歷,,教導孩子們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父親一生剛正耿直,勤儉節(jié)約,。在部隊勇敢作戰(zhàn),,退伍后,他心中始終裝著黨的事業(yè),,干一行,,愛一行。離開工作崗位后,,依舊保持著一名革命戰(zhàn)士的工作作風,。父親常說,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兵,,但是他的一生是為黨,、為民族的獨立、自由,,為建設新中國而進行艱苦奮斗與求索的歷史縮影,。父親的個人品德修養(yǎng)是老一輩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真實寫照,他用一生詮釋著軍人的本色,,一位共產黨員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對社會對人民的愛。父親一生清正廉潔,,對子女要求嚴格,,他時常叮囑我們,要踏實工作,、誠實做人,,多為國家做貢獻,這就是我的父親—田廣德,。(通訊員:田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