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元到百萬元,,看卡子村的振興“三級跳”
西海固的冬天,土地休眠,,人卻不閑,。一大早,,宋有龍就到村里的菌菇大棚開始每天例行的“叫醒”服務——打開通風口,給菌棒提供充足的氧氣進行呼吸和新陳代謝,。“這是今年最后一茬了,,管得精細些,品質就有保障,,能賣上好價錢,。”
宋有龍,寧夏固原市涇源縣香水鎮(zhèn)卡子村黨支部書記,,是有近20年工作經驗的老村干部,,也是十里八鄉(xiāng)第一個帶頭種菌菇的人。
“這是個好東西啊,,只要人勤快,、管得好,種出的鮮香菇一斤能賣8塊錢,,曬干了一斤能賣40塊錢,。”宋有龍說,從2023年5月收獲第一茬菌菇以來,,9座香菇棚,、1座木耳棚已經為村集體帶來48萬元收入。
發(fā)展菌菇產業(yè),,宋有龍底氣很足,。卡子村的菌菇集中在5月至9月上市,,這個時間段其他產菇地區(qū)溫度偏高不適宜菌菇生長,,而涇源縣夏季平均氣溫低,空氣濕度大,,種植菌菇正好可以錯季上市,,賣得好價。
“今年村里新建了13座大棚,,現在還剩兩棚草莓能趕在春節(jié)前上市,,估計還能入賬16萬元,,算下來村集體全年收入能突破130萬元。”歲末年終,,宋有龍越盤賬越高興,,這一年忙活下來,村集體經濟收入較上一年的13萬余元翻了近10倍,。
2021年,,村集體沒啥產業(yè),,只有100畝青貯玉米賣出去賺了5萬元,;2022年,村集體擴種青貯玉米,,建起“出戶入園”養(yǎng)牛場,,年收入13萬余元;2023年,,“特色養(yǎng)殖+光伏發(fā)電”“中蜂繁育+休閑觀光”“設施農業(yè)+特色采摘”的多產融合模式,,讓卡子村的產業(yè)發(fā)展、鄉(xiāng)村振興有了新思路,、新方向,。
3年時間,卡子村完成了從“萬元級”到“十萬元級”再到“百萬元級”的“三級跳”,。村集體的錢袋子鼓起來,,開始為更多村民謀福利。今年9月,,卡子村將農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納入新一年的“民生計劃”,。
村民陳奴思的大兒子今年考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臨開學前,,收到了村里發(fā)的1000元獎金,。“村里給考上大學的娃娃每人發(fā)了1000元,這么多年來這是頭一次,,給娃娃們高興壞了,,這是對他們好好學習的一種激勵。”陳奴思說,,村里現在產業(yè)發(fā)展的勁頭大得很,,村集體有了收入,通渠修路,、美化亮化,,村容村貌一年一變樣。
一村好不算好,,村村好才興旺,。找準發(fā)展路子的卡子村,,開始帶動全鎮(zhèn)其他17個村“組團發(fā)展”。“現在已經跟17個村都簽好了協議,,每個村首批發(fā)展30戶種菌菇,,我們按市場價收購,不讓他們?yōu)殇N路發(fā)愁,,預計能帶動每戶增收1萬元,。”宋有龍說,等第一批村民嘗試成功后,,相信會有更多人參與進來,。
“村村聯合”“村社聯合”“村企合作”“村校聯合”……在涇源縣,像卡子村一樣“卡點”鄉(xiāng)村振興節(jié)奏的村子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一村多業(yè)”的村集體經濟發(fā)展模式,,每個村均有兩個以上村集體經濟發(fā)展項目。2023年,,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399萬余元,,同比增長49%。通過發(fā)展村集體經濟,,吸納1190余名群眾就近就業(yè),,帶動6540戶農民發(fā)展特色產業(yè),戶均增收3000元左右,。
新年臨近,,卡子村也有新目標——把優(yōu)質菌菇賣到更大市場。“北京一家大型蔬菜市場的負責人之前來村上考察過菌菇產業(yè),,認可我們的品質,,但因為產量小沒法滿足供貨要求。明年18個村一起種菌菇,,供貨量應該就沒問題了,。”宋有龍說,春節(jié)過后,,他準備親自去趟北京,,探探路、闖市場,。(新華社記者 張宋紅 任 瑋)
相關新聞
-
楊河鄉(xiāng)“五大振興”協同打造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樣板
[2025-07-03] -
“雖然我不能走路,但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2025-06-28] -
秦腔演出點燃西吉煙火氣
[2025-06-25] -
基層一線看發(fā)展丨“七村聯營”共謀富
[2025-06-21] -
農村垃圾“變形”記
[2025-06-17] -
炕頭彩線變“云上訂單”
[2025-06-04] -
花菜與“興盛蘿卜”唱主角 興盛鄉(xiāng)差異化種植蹚出冷涼果蔬產業(yè)發(fā)展新路
[2025-05-30] -
沙溝鄉(xiāng)“三產”聚力激活助農增收新引擎
[2025-05-28] -
寧夏28家企業(yè)近千款特色產品亮相西博會
[2025-05-26] -
黃土塬上,,邂逅紅艷牡丹花海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