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歷史文化悠久。固原古城非常有名,,雖然后來因為特殊原因被拆除了,,但目前遺存的一些古建筑,依舊向世人講述著固原城的前世今生,。
固原城,,古稱高平城,始建于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北魏改高平為原州,,北周又在原高平城的外圍修筑了城郭,奠定了固原城“回”字形的建城風(fēng)格,。城墻外圍高三丈六尺,,墻基座寬四丈,頂寬二三尺,,內(nèi)用黃土夯成,。據(jù)說黃土全用蒸籠蒸過,所以不長雜草,。在當(dāng)時的隴東高原上,,固原城堪稱首屈一指,其他許多城都不能與它相提并論,,唯有同心的下馬關(guān)城造型可以與固原城媲美,。據(jù)說,這兩座城出自同一個建筑設(shè)計師之手,,而且在修筑時還曾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明朝萬歷年間,固原城和下馬關(guān)城同時開工,,聘請當(dāng)時一位有名的師傅做總設(shè)計,。這位師傅是名揚四海的能工巧匠,他滿懷信心地接受了聘請,,并親自實地勘探,,精心設(shè)計,,對所需的工程材料都做了準確的計算,,然后讓有關(guān)官員按他開列的料單提供材料,。官員看到料單十分詳細,,需用多少塊磚,、多少塊石條、多少石灰,,抽調(diào)多少民工,,多少時間可以筑成,筑成后能保證多少年不裂縫,、不倒塌等內(nèi)容,,都寫得一清二楚。
一轉(zhuǎn)眼10年過去了,,固原城和下馬關(guān)城如期建成了,,其它建筑材料都和預(yù)算的一樣,不多不少,,唯獨固原城少了一塊磚,。工匠聽說此事感到十分意外,如同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故,。盡管趕來驗收的地方官員在一旁安慰他,,說這么大的工程,差一塊磚算不了什么,,可他還是連連嘆氣,,神情懊喪。
正在這時,,下馬關(guān)城飛馬來報,,說那邊如期完工,材料不多不少,,唯獨多出一塊城磚,,說著從馬上取下一塊磚頭。來人話音剛落,,從工匠身后閃出一個人來,,朝著工匠師傅倒頭便拜。工匠不明其故,,攙扶起來后,,方知此人為了檢驗師傅的計算水平,故意將一塊磚轉(zhuǎn)移到下馬關(guān)城的工地上去了,。
聽到這些,,在場的人無不肅然起敬。只見工匠一手托磚,,一手揮瓦刀,,跨前幾步,把這塊磚砌到最后的一個口子上,。自此,,固原城便巍然屹立在清水河畔了。
關(guān)于固原城的命名,在當(dāng)?shù)亓鱾髦@樣一段故事,。
相傳遼宋時期,,遼人將長城圍裹著的固原城池攻打了幾天幾夜。
一天,,固原城墻上的大旗被敵軍射落,,眼看固原城中彈盡糧絕,,將要被攻下,,城中守軍士氣非常低落,而敵軍趁機大舉進攻,。
恰在這時,,空中突然飛來一只大雁將射落之旗叼起,放置城頭,。城內(nèi)守軍見此情景,,軍心大振,城外敵軍也以為這是天意難違,,便下令撤兵,。
一只大雁救了一城百姓,從此,,大家就把這個城稱為“古雁城”,,城邊的嶺也因大雁棲落過,自然就叫“古雁嶺”了,。
所以在固原的民間常有人說,,固原這個詞是來自“古雁”的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