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不止一次想過離開這個世界,,是文學拯救了我……”單小花同我們講述她的故事時,,眼睛里噙滿了淚水,嘴角努力扯著笑容,。
她16歲輟學,,17歲嫁人,獨自撫養(yǎng)4個孩子,,16年沒碰過書本,,直到35歲發(fā)表處女作《口口》,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她和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41歲時,她出版了第一本書《苔花如米》,,四年后又出版了第二本書《櫻桃樹下的思念》,。她說,“我壓根兒沒想到,,初中都沒畢業(yè)的自己能寫出兩本書”,。
初見單小花時,她顯得身形纖弱,,臉上總是洋溢著溫暖的笑容,,眼中閃爍著星星般的光芒,骨子里有著一股執(zhí)拗勁兒,。正如她給自己第一本書取名《苔花如米》一樣,,她說:“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苦難,特別是我們西海固地區(qū)的這些農村婦女們,。但生活的苦難并沒有磨平我們對生活的熱愛,,我們會勇敢地綻放自己,活成屬于自己的一朵小花,。”
“我給自己取名笑笑”
以前的單小花其實并不愛笑,。
1978年,單小花出生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zhèn)高同五隊麻地溝,。家里一共九口人,,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自打生下來就備受家人照顧,家人為她取名“小花”,,也是希望她能夠像小花一樣向陽生長,、綻放自己。在西吉縣回民小學(今西吉縣第四小學)上學時,,單小花就表現(xiàn)出了對文字的喜愛,,寫滿了一本又一本的日記,還和同學們一起合辦班報(今《春苗》校園文學社),,她的文學萌芽開始從這里起步……
然而,,單小花讀初二時,西吉縣連續(xù)兩年干旱,,地里莊稼歉收,,家里糊口都很難,于是她和當?shù)氐暮芏嗯⒆右粯?,為了生計,,被迫輟學,在家人的操辦下早早嫁了人,?;楹蟮纳顚τ趩涡』▉碚f是一場接一場的挑戰(zhàn),作為一名農村家庭婦女,,她每天起早貪黑,、養(yǎng)牛喂羊,拼命地干活,,小小的身體操持著大大的家,。“汗水時常將我的衣服浸透,可不管怎么忙碌,,日子還是過得緊緊巴巴的”,,這樣日復一日的勞作一晃就是16年,單小花說這段時間她幾乎沒看過書,、寫過字,,上學時學過的那點知識也都差不多還給老師了。
2012年時,,單小花家里又突遭變故,,丈夫背井離鄉(xiāng)杳無音信,家里的擔子就全落在了她的頭上,,不僅要照顧四個年幼的孩子和兩位年邁的公婆,,還承擔著一家人的生計問題,生活如同一座大山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單小花回憶到:“為了填補家中貧困的窟窿,,我干了男人的活又干女人的活,,挖藥材、撿破爛,、抱磚頭,、賣甜醅、賣玉米,、打零工等等,,我當了媽媽又當爸爸,每天總是早起晚睡,,緊緊張張,,忙忙碌碌,風里來雨里去,,大事小事一人扛,飽嘗了人間的辛酸”,。
在這段艱難的日子里,,單小花經常一個人夜里以淚洗面,身體也越來越差,,“生活的不如意使我感到有很多話要說,,這種傾訴的愿望逼得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于是,,她找來孩子用過的作業(yè)本,開始像學生時代一樣寫日記,,盡管很多字不會寫,,只能用拼音代替,甚至寫了不少錯別字,,但每次寫完之后,,她都感覺如同向知己傾訴,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心里也會舒適很多,。“當我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出來的時候,比掙了錢還高興”,,單小花說,。
后來,單小花重病住院,,覺得熬不過去了,,便給女兒寫下了一封離別信。這封信被主治醫(yī)生馬軍看到后深受感動,,醫(yī)生不僅鼓勵她積極治療,,還建議她去投稿試試,。2012年底,經醫(yī)生的再三鼓勵,,單小花拿著手稿忐忑不安地來到了西吉縣文聯(lián),,“當時我樓上樓下走了好幾趟不敢進去,但推開門的那一剎,,西吉文聯(lián)的李春燕老師熱情接待了我,,她的笑容打消了我當時的所有顧慮,心一下就暖了,。”時任西吉縣文聯(lián)主席郭寧看了她的文章,,說寫得很樸實、充滿真情實感,。他選了其中一篇名為《口口》的散文,,準備發(fā)表在西吉縣文聯(lián)主辦的文學雜志《葫蘆河》。臨走時,,郭寧還特意送了一些書給她,,讓她回去慢慢閱讀。不到一周,,單小花收到了300元“巨額”稿費,,這對當時靠打零工一天只有20多元收入的她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認可與鼓勵,。她說,,“那一刻,我高興得像小女孩兒一樣跳了起來,,可以說文學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從此以后,她一有空就讀讀寫寫,,精神世界逐漸充盈起來,,也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我不再‘哭哭啼啼’,,給自己取名‘笑笑’,。”她開始更加努力地閱讀與寫作,記錄那些她熟悉而又難忘的面孔,,幫助過她的人,,以及她看到的山鄉(xiāng)巨變。
“苦難是化了妝的財富”
“有了第一次發(fā)稿經歷后,,我寫作的勁頭更足了,,也更有勇氣投稿了,人一努力,,運氣也會變得好起來,。”自那以后,,單小花的文章先后在許多刊物上發(fā)表,出版了合集和個人作品集,,還加入了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會,、中國詩歌學會等,結識了很多編輯和文友,。久而久之,,單小花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寫作的水平和視角也有了新的高度,。“我寫作從來不是為了成為大作家,、獲得多少獎,只是把生活中的美好,、感動記錄下來就夠了,。”單小花說。
2016年,,時任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特意前往單小花的出租屋看望她,,雖然房間只有不到四平方米,但墻上“文學點亮心燈”的字幅十分顯眼,。鐵凝對她說:“這間屋子很小,但你的心很大,,文學讓你走出這間出租屋和這個小村子,,使你內心明亮;面對苦難,,你沒有倒下,,而且活得很有尊嚴。”單小花回憶當時的場景,,仍然記憶猶新,,鐵主席的話對她是莫大的鼓勵,也更堅定了她繼續(xù)在文學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單小花的寫作靈感都來源于最真實的生活,,她白天外出打工時,看到感動,、難忘的瞬間會急忙記錄下關鍵詞,,晚上回來再把內容補充完整,如果夜里三四點靈感來了,,她也會立馬起來搞創(chuàng)作,。單小花笑著說:“我對文學好似上癮了一樣,陷入一種癡狂的狀態(tài),。”
隨著越來越多的作品面世,,單小花的名字也開始被更多人知曉,。她五年內出版了兩本散文集,分別是《苔花如米》和《櫻桃樹下的思念》,,并成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她說:“身為農民作家,我有責任講好農村故事,,說出農民心聲,。我沒有太多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但希望能如照相機一樣,,實事求是地寫,。每篇作品里都有我熟悉又難忘的面孔,一張張被歲月刻畫的臉,,一個個勤勞,、樸實、堅韌的平凡人生,,給了我最深刻的啟迪和戰(zhàn)勝困難的足夠勇氣,。”
回顧過去,單小花感慨萬千:“苦難是‘化了妝的財富’,。”這些經歷不僅磨煉了她的意志,,更為日后創(chuàng)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如今,,她已經從四平米的出租屋搬到了更大一些的公租房,,雖然依舊為生活奔波,但在文學的世界里,,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為更多人帶來了希望與力量,。
“文學是多么有力量”
“文學不僅給了我精神的力量,,也改變了我的生活……”單小花說讀書寫作不僅讓她變得陽光自信,也帶動著她身邊的人,,她的四個孩子都受她的影響,,非常喜歡讀書寫作,“我的兩個女兒分別在寧夏大學和寧夏醫(yī)科大學讀書,,我的兒子在部隊當兵,,小女兒在讀高三……很多人都很羨慕我有四個這么優(yōu)秀的孩子。”單小花看著四個孩子的照片滿臉欣慰的說道,。
除了家人,,單小花也始終鼓勵著無數(shù)像她一樣身處困境中的人勇敢追夢。2020年,單小花開辦了公益性質的網絡學習班,,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年齡段的文學愛好者紛紛加入。單小花不僅通過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不斷鼓勵更多的人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也會在群里分享自己寫作的心得體會,教授寫作技巧,,幫他們改稿,、投稿,近日獲“駿馬獎”的西吉作家馬駿也曾是她網絡學習班的一員,。單小花常說:“在人生低谷時不要悲傷,,不要自暴自棄。通過閱讀和寫作,,我們可以讓內心變得更強大,,從而克服困難。”
在西海固這片廣袤的文學土壤里,,單小花用她的文字傳遞著希望與力量,,用文學照亮更多人的人生。她說:“我們農民不僅能拿著鋤頭種地,,也能拿起筆桿寫出好作品,。文學點亮了我的心燈,我也希望能以一盞燈點燃萬家燈火,,一起照亮我們新時代新農民的文學之夢”,。
單小花用最質樸的語言和最真誠的情感,書寫出了屬于她的故事,,屬于西海固的故事,,屬于這個時代的故事,,為更多的人帶來了希望與勇氣,。正如固原市2023年度“最美文學人”頒獎詞寫道:“如果說西海固大地上,每一株小草都帶著文學的露珠,,那么每一道不起眼的山溝,,總會走出那么幾名作家詩人。她從麻地溝出發(fā),,不斷走向文學高原,,攀登文學高峰。當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握著單小花手的時候,,她一定感受到,,這遍地生長文學莊稼的土地上,文學是多么有力量,詩歌多么‘有希望’,。”
生活朝她扔泥巴,,她用泥巴來種花。愿這朵小花在西海固文學的大地上綻放得更加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