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南味居:一口糕點里的記憶和文化
“我們傳承的不僅是味道,,更是記憶和文化,。”別建軍用這句話總結自己幾十年如一日堅守的意義。
初春,,天氣逐漸回暖,,陽光灑在市區(qū)老街上,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糕點香氣,,跟隨香味來到了宋家巷下東海商業(yè)街財神樓西邊一家名為南味居的老店,,掀開門簾,54歲的別建軍邊同顧客寒暄邊打包糕點,,這位與糕點相伴數十年的手藝人,,對糕點有著特殊的情感。
從“愛吃”到“愛做”,,別建軍與糕點的緣分,,始于一個簡單的理由。“小時候嘴饞,,愛吃,,那時候就想著,要是能自己做該多好,。”別建軍回憶道,。18歲時,他向叔叔馬維其學習制作綠豆糕和水晶餅,,學習了6年后,,別建軍開始獨立經營南味居,繼承了這門即將失傳的手藝,。綠豆糕和水晶餅是南味居的招牌,,也是別建軍的拿手絕活。綠豆糕細膩綿軟,,入口即化,;水晶餅晶瑩剔透,香甜可口,。別建軍說,,制作這些糕點,,沒有捷徑可走,全靠經驗和手感,。“從配料到蒸制,,制作傳統(tǒng)糕點的每一個步驟都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研究。”這句話的底氣,,源于別建軍與糕點打了數十年的交道,。別建軍始終堅持純手工制作,和油酥,、搟面皮,、團餡料……在他看來,只有手工制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糕點的傳統(tǒng)風味,。也正是這份堅持,讓南味居的糕點深受老一輩人的喜愛,。“水晶餅配上美酒,,香味拉滿,直接吃不夠,。”60多歲的翟鳳蓮是南味居的老顧客,,平時在北京幫女兒照看小孩,逢年過節(jié)回到固原時,,必買水晶餅和綠豆糕去看望老朋友,。
堅持最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糕點的包裝也沿用著最傳統(tǒng)的方式,。將水晶餅整整齊齊地放入袋中,,用彩色的油紙包裹,對折再對折,,貼上對應的標貼,用麻繩捆扎,,一份糕點就打包好了,。別建軍說:“這種包裝方式最能體現(xiàn)傳統(tǒng)糕點的韻味。”在別建軍的指導下,,妻子張曉蘭也學會了制作水晶餅和綠豆糕,。夫妻二人齊心協(xié)力,將南味居經營得有聲有色,。2021年6月,,南味居的水晶餅制作技藝被列入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無疑是對別建軍多年堅守的最大肯定,。2022年9月,,固原南味居食品有限公司被評為中華面點知名品牌,。2023年,在第一屆廚神爭霸全國廚藝創(chuàng)新大賽暨預制菜高峰論壇活動中,,別建軍榮獲廚神爭霸特金獎,。
近年來,隨著南味居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別建軍也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銷售方式,,開辟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新路徑,讓更多的遠方顧客能品嘗到南味居的綠豆糕與水晶餅,。多年來,,他見證了傳統(tǒng)糕點的興衰,也親身體會到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每一塊糕點都是一段歷史,、一種文化。”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傳統(tǒng)糕點。“只要還能干得動,,我就會一直做下去,,當然還是希望能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南味居不僅是一家糕點店,,更是承載著兒時記憶與情感的橋梁,。在這里,一口糕點,,便能喚起人們對舊時光的懷念,。別建軍用數十年的堅守,讓南味居的糕點香一直飄蕩在這條老街上,,溫暖著更多人的記憶,。(見習記者:高娟莉 記者:李 蕊)
相關新聞
-
楊風軍散文集《生前身后》研討會在市圖書館舉行
[2025-04-26] -
非遺丨執(zhí)著從藝路 巧手織錦繡
[2025-04-23] -
近100幅藝術作品展現(xiàn)多彩固原畫卷
[2025-04-23] -
書香為伴 |《西海固情節(jié)》
[2025-04-18] -
講述 | 那一年 那個班 那一程
[2025-04-18] -
口弦丨苦苦菜
[2025-04-17] -
口弦丨兄弟情長 往昔難忘
[2025-04-17] -
口弦丨鄉(xiāng)土情撫人心
[2025-04-17] -
口弦丨春來第一哨
[2025-04-17] -
口弦丨古稀歲月積天珍——書于何富貴新作《蕭關杏語》出版之際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