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8年以前
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誰
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么
連他的妻子都說
“沒想到老于搞這么高級的秘密工作”
這份工作就是研究氫彈和核武器
他的名字也曾絕密28年
4年前的今天
2019年1月16日
“兩彈一星”元勛于敏逝世
緬懷,,致敬
從小立志報國
他被稱為“國產(chǎn)土專家一號”
于敏出生于1926年
幼年時代,他目睹山河破碎
經(jīng)歷抗日戰(zhàn)爭
立志要科學報國
1951年,,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后
于敏被調(diào)入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當時,,國內(nèi)沒人懂原子核理論
幾乎全靠自己
于敏還是很快掌握了原子核物理的
發(fā)展情況和研究焦點
站在了國際前沿
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在研制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
于敏沒有任何留學經(jīng)歷
因此被親切地稱為
“國產(chǎn)土專家一號”
“國家需要我
我一定全力以赴”
1961年,錢三強告訴于敏
所里決定,,讓他作為副組長
領導和參加中國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
此時,,于敏的原子核理論研究
正處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關鍵期
但他仍毫不猶豫地選擇
服從分配
“國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當時的核大國對氫彈研究絕對保密
造氫彈
我國完全從一張白紙起步
1965年9月至12月
于敏帶領科研團隊
完成了中國核武器研究史上
著名的“百日會戰(zhàn)”
他常常半跪在地上
緊盯著計算機吐出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
生怕漏掉一點有用的信息
在堆積如山的紙帶
和密密麻麻的數(shù)據(jù)里
于敏抓住了氫彈理論設計的關鍵
打破了西方壟斷
1967年6月17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
從第一顆原子彈到氫彈
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
蘇聯(lián)用了6年零3個月
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
而中國僅僅用了2年零8個月
成為世界上第4個擁有氫彈的國家
“第一虧欠的是我的愛人”
從1961年受命研究氫彈理論
到1988年解密
28年的時間里
于敏隱姓埋名
對于國家機密
他對妻子孫玉芹都守口如瓶
于敏長年累月在外奔波
家事全由妻子打理
2012年,,孫玉芹突發(fā)心臟病去世
每當被問及這輩子最遺憾的事
于敏首先想到的就是妻子
“第一虧欠的就是我的愛人”
他生前曾說
“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
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緬懷“國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