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毛驢馱著一個穿著棉襖的新娘,,新娘拿著簡單的包袱,拉著毛驢的新郎小心翼翼地牽著韁繩走在落了雪的山道上,,兩個人連話都沒有多說,,生怕驚了毛驢、摔了新娘,。
對海正蘭來說,,自己三十年前結(jié)婚的場景像是昨天發(fā)生的一樣。當時也是冬天,,山里剛下了場雪,,山路濕滑難行,丈夫馬正虎怕她摔,,特意牽了毛驢來接她,。這段從原州區(qū)河川鄉(xiāng)海坪村到河川鄉(xiāng)母家溝村的路要走過一道灣,平時幾十分鐘的路程,,那一天,,兩人一驢走了兩個多小時。
至今回想起來,,海正蘭都會笑著說:“別人家娶媳婦好歹都是三輪蹦蹦車,,只有我是坐著毛驢來的。”坐著毛驢的新娘當時并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怎樣的環(huán)境,,心里只是一個勁地打鼓,,期盼著丈夫溫和、婆婆善良,。到了婆家,,看到簡陋的土坯房和黑乎乎的窯洞,,再看旁邊笑呵呵的丈夫,海正蘭在心里對自己說:日子都是人過出來的,,窮點不怕,,以后肯定會越過越好。
婚后,,一如海正蘭所盼望的,,丈夫溫和、婆婆善良,,日子雖然艱難,,但生活充滿盼頭。家里的房頂破了,,海正蘭從里面能看到夜空的星光,;土坯房的墻塌了半邊,她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院里窄小,她在屋邊種滿鮮花,,心里有光的人能把日子過成詩。
海正蘭小時候喜歡讀書,,每門功課的成績在班里都名列前茅,,但因家庭原因,不能繼續(xù)學業(yè),,這成了她心底的遺憾,。后來,她把自己對學習的熱愛傳遞給了孩子們,,給孩子們講自己上學時的故事:一學期30元的書本費湊不出來,,只能借同桌的書看;一支鉛筆寫得剩下短短一截,,就折一根掃帚上的竹子,,綁在鉛筆頭上繼續(xù)寫;一個本子正面寫完反面寫,,剩最后一頁就開始發(fā)愁,,買本子只要一角錢,可口袋里連一分錢都沒有……這些故事激勵著孩子們,,讓他們從小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前些年,大兒子考上了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小兒子考上了西南財經(jīng)大學,,現(xiàn)在都已畢業(yè)工作,也成了村里小孩學習的榜樣。
海正蘭的孩子學業(yè)有成,,讓村里人十分羨慕,。而讓大家最敬佩的,是海正蘭對于家庭無微不至的照料,。
馬正虎在家排行老二,,大哥住在固原市區(qū),弟弟馬兒旦因病臥床多年,,生活無法自理,,公公婆婆身體也不好,經(jīng)常需要住院,,這些年來,,家里的事大部分由海正蘭夫婦承擔。馬兒旦患有癲癇,,初期沒有發(fā)現(xiàn),,病情逐漸嚴重出現(xiàn)精神疾病,終年躺在炕上,,平日里由父母和哥嫂照顧,。只要不是農(nóng)忙時節(jié),海正蘭總會做好飯端過去,,用勺子一點一點給小叔子喂飯,。有年冬天,婆婆在城里住院,,公公過去陪護照料,,臨走前給馬正虎安頓:“到下午五點就過去給你弟接尿,有時會尿到炕上,,冷得很,。”馬正虎點頭答應,連續(xù)照顧了幾晚,,因為太累睡著了,,早上起來,發(fā)現(xiàn)弟弟連拉帶尿,,整個褥子都濕透了,。冬天太冷,濕了受罪,,海正蘭忙燒了熱水,,讓丈夫回家取了干凈的衣物被褥,馬正虎幫弟弟換洗,、擦身,。這樣的照顧持續(xù)了十多年,,直到今年3月,馬兒旦去世,。
村里每個人都很敬佩海正蘭夫婦,,海正蘭卻更感激公婆:“平時出去干活,忙得很,,公公婆婆就過來幫我看家,,幫著喂牛羊。孩子小的時候,,家里日子緊張,,村里有人情往來,我身上連50元都掏不出,,婆婆就偷偷給我塞錢,,我現(xiàn)在都記著。既然嫁了進來,,就是家里一分子,,公婆對我好,我要對他們更好,。”
這兩天趁著天晴,,海正蘭把公公婆婆房里的窗簾、被褥拆了清洗,,換成新的,,又把房屋院落清掃干凈,盡可能讓老人住得舒服,。她的言傳身教深深影響了孩子們,,現(xiàn)在孩子們只要有空回家,,第一時間都會去看爺爺奶奶,。前一陣子,公公住院時,,海正蘭的小兒子幾乎每天下了班都會去陪爺爺,。
馬正虎逢人就說,自己娶了個賢妻,,才能有現(xiàn)在的舒心日子,。聽到這話,海正蘭搓了搓滿是老繭的手,,笑了:“付出都是相互的,,互相尊重,對老人生活上多一點照顧,,相處中多一分體諒,,人心都是肉長的,,以真心換真心,家里自然和睦,。”(記者:封 聰 張藝菲 張靈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