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指出:“因地制宜開展鄉(xiāng)村建設(shè),,聚焦現(xiàn)階段農(nóng)民群眾需求強烈,、能抓得住、抓幾年就能見到成效的重點實事,,抓一件成一件,,讓農(nóng)民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抓一件成一件,,是對善作善成的形象表達,是黨員干部重實干,、做實功,、務(wù)實效在方法論上的重要遵循。
中國式現(xiàn)代化,,民生為大,。面對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黨員干部必須盡心竭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群眾辦實事,,既要重視數(shù)量,又要重視質(zhì)量,。如果在群眾面前許諾了許多實事,,結(jié)果卻是虎頭蛇尾、有始無終,,沒有真正辦成,,留下很多“半拉子”工程,反而會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影響黨群干群關(guān)系,。只有不斷提高辦事能力、成事質(zhì)量,,堅持抓一件成一件,,每一件都能取得實效,讓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才能不負人民,、守好民心。
抓一件成一件,,首先要求在決策時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進行深入調(diào)研,,抓住群眾需求強烈的實事,抓住能抓得住,、能辦出成效的實事,。這樣的實事才能抓一件成一件,辦到點子上,,辦到群眾心坎里,。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用118天時間跑遍11個地市,一個村一個村深入調(diào)研,,在充分掌握省情民情的基礎(chǔ)上作出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重大決策。“千萬工程”之所以成效顯著,、影響深遠,,在于其切中了當時浙江發(fā)展的痛點、抓住了群眾期盼的重點,。這啟示我們,,科學決策是抓一件成一件的前提和基礎(chǔ)。要切實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扎實進行調(diào)研,,問需于民、問情于民,、問計于民,,找到焦點痛點難點問題。還要認真研究分析辦實事的各種條件,,搞明白哪些是有利條件、不利條件,,哪些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條件,,對可能出現(xiàn)的挑戰(zhàn)要有充分評估和解決方法,使辦實事的思路,、舉措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guī)律,具有可操作性,。
抓一件成一件,,還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吨抡Z》中有一篇文章是《抓落實如敲釘子》。習近平同志在文中寫道:“抓落實就好比在墻上敲釘子:釘不到點上,,釘子要打歪,;釘?shù)搅它c上,只釘一兩下,,釘子會掉下來,;釘個三四下,過不久釘子仍然會松動,;只有連釘七八下,,這顆釘子才能牢固。”現(xiàn)實中,,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住房等諸多民生問題,,往往牽涉各種利益和矛盾,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解決好的,,需要黨員干部有敢于擔當之勇,、破解難題之智,更要有強大定力和持久耐心,,一鼓作氣向前推進,,決不能半途而廢。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的就抓緊干,把實事辦成辦好,。這就要求黨員干部注重結(jié)果導向,,用實際成效說話,把是否讓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作為評判民生實事成效的檢驗標準,,以結(jié)果倒逼過程,保證過程不走偏,、不走樣,。
為民辦實事,要一諾千金,,說到就要做到,。抓一件成一件,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興偽事,、不務(wù)虛功。民生實事只要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沾上邊,,那就會變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最終不但不能讓群眾得到實惠,,還會勞民傷財,、貽誤發(fā)展。黨員干部為民辦實事,,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真心想著群眾,一心為了群眾,,決不能把說了當成做了,、把做了當成做成了。民生實事確定之后,,就要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咬定青山不放松,,硬碰硬堅決干,,用心用情用力辦好利民之事,切實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