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以來,,為做好疫情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充分發(fā)揮臨時救助托底線,、“救急難”的作用,,我市民政部門通過暢通救助渠道,、摸排困難群眾,、加大幫扶力度等措施織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全力保障疫情期間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暢通救助渠道 確保應幫盡幫
為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民政部門充分利用網站等線上渠道,,加大對救助政策的宣傳力度,,確保困難群眾第一時間掌握疫情期間救助政策。困難群眾可以通過“我的寧夏”平臺網上申請救助,,實現救助“不見面”辦理,。同時,簡化臨時救助申辦流程,,對因疫情致困申請救助的,,采取先行救助,后補齊材料的方式,,提高救助時效,。
疫情期間,全市民政部門開通24小時救助服務熱線,,全天候不間斷耐心回應特殊人群訴求,,確保特殊人群在疫情防控期間投訴有門、受助及時,。截至10月30日,,全市共受理求助熱線電話1586次,有效解決了城鄉(xiāng)居民及外來人員因疫情發(fā)生導致的臨時性生活困難,,切實兜住了民生底線,。
摸排困難群眾 積極對接幫扶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疫情發(fā)生以來,,我市有關部門組織鄉(xiāng)村干部、第一書記,、基層民政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義工人員等,,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及時全面摸排,,掌握轄區(qū)內受疫情影響的困難人員底數,,特別是封控區(qū)、隔離區(qū)民政保障對象的排查工作,建立健全工作臺賬,,全方位織密織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網,,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對于受到疫情影響,,且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的困難群眾,民政部門開展臨時救助,、上門關懷服務,,并對救助標準上浮20%。尤其是對確診病例中的低保,、特困人員,、高齡低收入、孤兒,、低保邊緣家庭,,及時發(fā)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城市每人不低于3000元,、農村每人不低于2000元,。目前,為全市1578名困難群眾發(fā)放臨時救助資金246.84萬元,。對集中隔離的城鄉(xiāng)低保對象,、靈活就業(yè)人員、高齡低收入老人,、監(jiān)護缺失未成年人、重度殘疾等663人提供心理健康干預服務,。
加大幫扶力度 兜牢民生底線
為著力發(fā)揮社會救助托底線,、“救急難”、保民生作用,,根據疫情發(fā)展形勢,,市民政局通過兜牢救助對象基本生活、強化困難群眾摸排,、優(yōu)化救助服務流程等舉措,,全力保障疫情期間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市民政局副局長余秀俊說,,民政部門統(tǒng)籌使用中央和自治區(qū)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和本級財政安排資金,,及時足額發(fā)放城鄉(xiāng)低保金、特困供養(yǎng)金,、孤兒基本生活費以及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同時,結合當地情況,,為城鄉(xiāng)低保,、特困人員,、高齡老人等特殊群體提前發(fā)放取暖補貼,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響,。
目前,全市民政部門已為城鄉(xiāng)低保對象9.18萬戶14.27萬人發(fā)放低保資金1億元,。(記者:白健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