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經(jīng)過6日的一場大雪氣溫驟降。傍晚時分,記者來到銀川市興慶區(qū)健康社區(qū)一個封控單元門口,,只見單薄的帳篷上已掛上了冰溜子,,一旁的小桌上,一個半米高、插著胡蘿卜,、戴著蝴蝶結的雪人在笑傲寒風,。
走進帳篷,地上放著兩臺電暖氣,,但仍會感到全身發(fā)冷,,因融化的積雪持續(xù)滲入,帳篷內已經(jīng)清掃的地面上仍有一些積水,。晚上7點左右,,晚飯剛剛送到,幾盒面食,、兩袋榨菜擺在電暖氣旁的小凳子上,。
這個封控點共有6名人員值守,除2名民警外,,其余4名均是志愿者,。
曹雪是健康社區(qū)的租戶,也是封控點的“開心果”,,銀川市發(fā)生新一輪疫情后,,1998年出生的她主動到社區(qū)報名成為一名志愿者。6日下午,,完成手頭工作后,,她和另一名志愿者、值守民警一起堆起了這個雪人,,雪人堆好了,,他們也成了“雪人”。
“因為下雪,,帳篷里比較冷,,我們幾個就動手堆雪人熱熱身。為了讓雪人好看點,,我們還找來柚子皮給它當帽子,,還給它戴上自己的蝴蝶結?!辈苎┱f,,她負責兩個封控單元的消殺工作,并且還要給住戶送快遞,、收垃圾。剛當志愿者時,,她經(jīng)常要值守24小時,,現(xiàn)在人員逐漸充足,她每天只需值守5個小時。
因父母在外地,,曹雪瞞著父母偷偷成為志愿者,,最終在視頻聊天中被父母察覺。曹雪告訴記者,,爸媽剛開始挺擔心的,,天天打電話讓她做好防護、注意保暖,,后來還鼓勵她既然選擇了當志愿者就要堅持下去,。
與曹雪一同值守的袁佳燕是健康社區(qū)的居民,也是一名“90后”,。疫情發(fā)生后,,她是第一個到社區(qū)報名的志愿者。值守固然辛苦,,一些熱心群眾的關心卻讓她倍感溫暖,。她說:“不少群眾自發(fā)送來電熱毯、加熱過的牛奶,,帳篷里的床都是居民送來的,,封控單元的住戶也很配合我們的工作,挺暖心的,?!?/p>
為了讓值守人員少受凍,社區(qū)協(xié)調來了厚帳篷,,數(shù)名社區(qū)熱心居民自發(fā)前來搭把手,,經(jīng)過兩個小時左右的努力,厚帳篷終于搭好,,當晚守夜的民警鄭寧也松了一口氣,。
疫情發(fā)生以來,今年29歲的鄭寧已經(jīng)大半個月沒有回家,,穿的還是單鞋,、單襪。他從晚上8點值守到第二天早上8點,,夜間還要巡查3個封控點,,大雪中一夜的值守讓他也化身“雪人”,驟降的氣溫更是讓他吃了不少苦頭,。
鄭寧笑著說:“下雪后氣溫驟降,,晚上睡覺時,挨著電熱毯的一半身體是熱的,,另一半是冷的,,只能不停翻身,,換了厚帳篷暖和多了?!?/p>
封控點值守人員的餐飯以盒飯為主,,天一冷飯菜涼得更快,大家搭好厚帳篷,、整理完畢已將近晚上10點,,沒顧上吃的晚飯也已涼透。原本下午5點就該回家的曹雪說:“雖然有點累,,但我覺得當志愿者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愿意跟大家并肩奮戰(zhàn)到抗疫勝利的那一天?!?/p>
疫情發(fā)生以來,,銀川市近1.2萬名志愿者自發(f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不論刮風下雪,,他們在各封控小區(qū),、封控點開展物資配送、防疫消殺等志愿服務,,用星星之火匯聚成溫暖人心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