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天氣終于放晴,,有風,。
之前連續(xù)陰雨,一直窩在家的虎玉梅感覺陽光格外親切,。趁著放晴,,她麻利地鏟起門前菜園的老白菜,準備腌制酸菜,。
虎玉梅是原州區(qū)三營鎮(zhèn)甘溝村人,,丈夫在三營中學上班,兒子兒媳在外打工,,她的任務就是看護兩個年幼的孫子,。
“這是今年統(tǒng)一改造的菜園,村上幫我們砌了圍欄、平了地,、種了菜,。”虎玉梅指著門前兩方菜園,,細說它的來歷,。
以前,大門口是一間草棚,,時間長了,,堆滿了各種柴草、垃圾,。
“亂得人心煩,!”
“為啥不收拾呢?”
“也想過,,但掌柜的和娃娃都在外面,,我們力不從心么?!被⒂衩房烊丝煺Z,,“剛好遇上村上環(huán)境整治,真是‘瞌睡遇上枕頭了’,!”
門前草堆,、柴堆、糞堆,、土堆,、煤堆、垃圾堆難以清除,,房邊,、路邊、地邊,、溝邊,、田邊、林邊均有衛(wèi)生死角,。原州區(qū)看到農民幾乎家家都有環(huán)境問題這個“瞌睡”,,于是對癥下藥,遞上了環(huán)境整治這個“枕頭”,。
干凈整潔的甘溝村
甘溝村按照三營鎮(zhèn)統(tǒng)一安排,實施村莊規(guī)劃,、拆除違建危房,、清理清運垃圾,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同時,,為農民家門口空地安裝了圍欄,,建成小菜園、小花園,。村上還組織村干部和公益性崗位人員到各家各戶撒上了菜籽,。
如今,白菜,、菠菜,、小蔥都已長成,上了農民的餐桌,。
既能吃上新鮮蔬菜,,又干凈、好看,,心情都不一樣,。虎玉梅說,。
沿著整潔的村道向前,,農家墻上一幅幅精美的文化墻格外醒目。反映移風易俗,、農家生活,、種養(yǎng)技術的畫作清新雅致,別具匠心,。
“那邊是正杞紅的枸杞基地,。”這邊觀賞還意猶未盡,,村委會副主任杜志滿已經開始介紹村上的致富產業(yè)了,。
寧夏正杞紅枸杞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是村上引進的一家集種苗培育、鮮果生產,、干果加工,、儲藏銷售為一體,融采摘體驗,、休閑觀光,、試驗推廣為一身的枸杞產業(yè)龍頭企業(yè)。
走進廠房,,班榮霞正和工友們將經過機器篩選的枸杞進行人工精選,、分級。
班榮霞是公司老員工,,已有11年的工作經驗,。春季除草、抹芽、修枝,,夏季采摘,、清洗、烘干,,秋冬季分揀,、包裝,班榮霞是名副其實的全流程熟練工,。
公司實行小時工資制,,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收入約90元,到了采摘季節(jié),,每天能掙220元左右,。班榮霞最多時一月收入五六千元,和淡季拉平,,年收入3萬元以上,。
和班榮霞一樣,很多村民在家門口打工,,掙錢顧家兩不誤,。公司常年用工40人,到采摘季,,每天用工達到四五百人,。“每年僅采摘一項的務工人員費用就達100多萬元,?!惫痉N植基地經理吳俊學說。
肉牛養(yǎng)殖成為甘溝村主要產業(yè)之一
務工產業(yè)撐起了甘溝村農民收入的“半壁江山”,,另一半收入來自種養(yǎng)業(yè),。
全村569戶人,幾乎家家種玉米,,戶戶養(yǎng)牛羊或養(yǎng)豬,。
全村耕地面積7800畝,除寧夏正杞紅枸杞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流轉1724畝種植枸杞外,,剩下的5000多畝全部種植玉米,。
村民孫建山算得上是種養(yǎng)大戶。自己的地不夠,,又租了10畝,,共種植玉米33畝,確保近30頭牛的口糧,。
他家目前牛存欄26頭,,今年已經賣了8頭,,每頭牛平均價格26800元。
“你猜最貴的一頭安格斯牛賣了多少錢,?”說起牛價,孫建山一下子興奮起來,。
“3萬,?”
“不止呢,1.04噸,,3.3萬元,。”
在我們的嘖嘖贊嘆聲中,,51歲的孫建山高興得像個孩子,。
2017年,原州區(qū)為養(yǎng)殖戶每進一頭牛補貼3000元,,孫建山和兒子孫磊拿出所有積蓄,,到山西一次性購進18頭秦川牛,隨后又貸款10萬元,,購進5頭安格斯牛,。
靠著這些家底,孫建山父子像滾雪球一樣,,牛越養(yǎng)越多,,收入越來越好。最多的時候養(yǎng)到45頭,,最少也不下20頭,。如今,他家年養(yǎng)殖收入穩(wěn)定在13萬元以上,,加上他當網格員每月1480元工資,,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走進他家的小院,,三面磚房,、紅磚鋪院,既緊湊又干凈,,處處顯出小康之家的氣質,。
“甘溝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0元,我們算過賬,,今年估計還要高一些,。”當了32年村會計的陶文洲對村上情況了如指掌,,欣喜地算著收入賬,。
……
就這樣一路走走看看,,所見所聞無不讓人稱贊。正思考用一句什么話來形容甘溝村,,抬頭,,看見村口墻上的標語:農村最有看頭,農民最有干頭,,農業(yè)最有奔頭?。ü淘行侣剛髅街行挠浾?柳 睿 閆 蓓 劉 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