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成糊涂賬?別再讓買房像開盲盒
隨著征收房地產稅的話題升溫,,有關取消公攤面積的輿論再起,。公攤面積存在多年,伴生的一系列亂象一直未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關于公共空間的計算,始終是筆糊涂賬,。如果購房合同上不注明得房率,、套內面積等詳盡數據,,老百姓購買期房很大程度上如同開盲盒,撞運氣,。
公攤面積背后利益空間巨大,,易滋生諸多弊病——公攤被挪作商用,本應屬于業(yè)主的收益不知去向,;公攤面積對應的裝修費,、物業(yè)費等易被重復征收。為減少相關社會矛盾發(fā)生,,當前亟須提高房地產市場透明度,,將取消公攤面積納入規(guī)劃中,長遠籌謀,、穩(wěn)步推進,。
購買110平方米的住宅,到交房時卻發(fā)現套內面積僅有60多平方米,,公攤占比近46%,。這是近期發(fā)生在某東部沿海城市新交付樓盤的真實一幕。盡管有超高層住宅樓部分建筑外墻厚度計入公攤面積的客觀因素,,但由于購買期房事先并不知情,,不少業(yè)主看到房屋“廬山真面”后心理落差巨大。畢竟,,公攤面積在價格上并未打折扣,,動輒每平方米幾萬元的真金白銀,被隔在了房門之外,。
通常來說,,公攤面積包含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wèi)室等。公攤面積究竟是怎么計算出來的,?恐怕絕大多數購房者并不清楚,。即便掌握一定專業(yè)知識,究竟哪些項目被計算在公攤面積中,其中的比例和系數又是如何確定的,,如此種種,,想完全搞清楚也并非易事。
圍繞公攤面積,,還有一筆糊涂賬,。小區(qū)中司空見慣被出租出售的地下車庫、內部經營性場所等,,是否被算在了公攤面積中,?在一些答案為“是”的小區(qū),出租出售的收益理應由全體業(yè)主共享,。但在現實中,,能夠將業(yè)主公攤面積經營收益返還的情況極少。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一些小區(qū),,就地下車庫是否應該收費,開發(fā)商,、物業(yè)與業(yè)主爭論不休了,。
公攤面積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還會跟裝修費,、物業(yè)費,、供暖費等五花八門的費用綁定在一起,甚至伴隨房屋的整個生命周期,。一些供暖部門,、物業(yè)、裝修公司在計費時,,往往傾向于選擇更有利可圖的建筑面積收取費用,。公攤面積糊里糊涂,卻要常年為此埋單,,人們覺得不合理也在情理之中,。
面對取消公攤面積的呼聲,有一種聲音認為,,取消公攤面積后,,開發(fā)商勢必提高套內單價,房屋總價可能相差無幾,,只是換湯不換藥,故而沒有調整的必要,。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對于購房者來說,能夠住上明明白白的房子,不再為一筆接一筆的糊涂賬埋單很重要,。這更關乎公平,。
應探索用套內面積替代建筑面積計價,將公攤面積“水分”擠出去,。從宏觀角度而言,,這可以使房地產市場統(tǒng)計更科學,更真實地反映群眾現階段的居住條件,,更敏銳地揭示市場行情變化,,為房地產稅征收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為政府針對房地產市場出臺調控措施提供更有價值的數據參考,。
取消公攤面積,,尤其意味著杜絕其伴生的貓膩與漏洞,從源頭避免大量矛盾與糾紛,,保證市場交易更公平透明,。
當然,試圖一蹴而就取消公攤面積并不現實,,畢竟房地產交易,、持有全流程是一個龐大的體系,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需要有一個轉換的過程,,其中還涉及眾多既得利益者。因此,,需要克服重重阻力,,分步驟有序推進,逐漸推開按套內面積計價的房屋銷售模式,。在過渡階段,,相關部門可在明確公攤面積范圍、標準上下功夫,,實現源頭治理,,加強全流程監(jiān)管,及時封堵漏洞,。
此舉既是為營造公平透明的房地產市場環(huán)境服務,,也是為適應長遠改革,接續(xù)房地產稅,、房屋產權到期后的相關政策等未雨綢繆,,最終服務于民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關新聞
-
這山這水這青春——寧夏青年追夢者群像
[2025-05-04] -
穩(wěn)增長促發(fā)展攻堅年 | 深根厚土,,拔節(jié)抽穗桑梓地——西海固鄉(xiāng)村振興路徑調查之四
[2025-05-03] -
綜合施策穩(wěn)增長 全力攻堅補缺口 寧夏做強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
[2025-05-03] -
寧夏將擴容普高“學位”
2030年升入普高學生比例達85%以上[2025-04-30] -
祝賀,!寧夏34名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在京接受表彰,!
[2025-04-29] -
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全市醫(yī)療保障工作
[2025-04-28] -
魚水情深鑄豐碑 雙擁共建譜新篇 ——我市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
[2025-04-26] -
我市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
[2025-04-25] -
全區(qū)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固原賽點開賽
[2025-04-25] -
走出抑郁的“國學配方”——探尋“尋找安詳小課堂”的時代價值系列報道之一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