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源縣涇河源鎮(zhèn)龐東村黨支部書記馬有明每天有忙不完的事,。
“這個標語寫在這,地方寬展,,要弄好哩,!”
“這個表一定要落實到人,產(chǎn)業(yè),、收入情況一一核實準確,。”
……
6月8日,,已到下午1點,,馬有明還未吃上午飯,仍步履匆匆來往于村道上,。
馬有明在這個崗位上已經(jīng)任職15年,。
今年,龐東村被涇源縣確定為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改善基礎設施成了村里的頭等大事,。而這件大事中的難事則是在靠山一側(cè)修一條長78米、寬1米的水渠,。
龐東村地處六盤山腳下,,充沛的雨水滋養(yǎng)著土地,也帶來了山洪風險,?!跋掠晏欤缴系哪嗨铝?,給村民出行帶來極大麻煩,。”馬有明說,,修水渠,,勢在必行。以前因為缺資金沒修成,。今年,,在縣交通部門的支持下,,資金這一難題得到解決??尚匏仨氄加么迕窭咸m家一點地塊,,這“一難”著實讓馬有明犯了難。
夜里,,一想到修渠因為老蘭的不讓步而擱淺,,馬有明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行,,這個思想工作必須得做通,。”
隔天一大早,,馬有明直奔老蘭家,,一遍遍擺事實、講道理,。第一天,,他因被拒絕沮喪地出了老蘭家的門。憑著一股執(zhí)拗勁,,第二天,,馬有明繼續(xù)登門拜訪,依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結(jié)果還是一樣,“不同意,!”老蘭態(tài)度堅決,。“這是為大家辦好事,,資金這么難的事都落實了,,怎么能因為一點地就讓大家十多年的心愿落空呢?!钡谌?,馬有明硬著頭皮再次來找老蘭,老蘭被他的真誠打動,,終于松口了,。
修水渠當天,馬有明帶上兩瓶礦泉水前往現(xiàn)場,,足足蹲點8個小時,。水渠修好了,馬有明笑了,。
“現(xiàn)在下雨天,,山上的泥水不會再淌到路上,出門確實方便,,支書說得對著呢,,是咱太自私咧?!崩咸m說,。
獲得村民的理解,贏得村民的信任,,是馬有明奉行的辦事準則,。多年來,他解決的棘手事遠不只這一件,。
2007年,,擔任過村組長、村會計的馬有明,,擔任起村黨支部書記,。可眼前的爛攤子,,讓他眉頭擰成疙瘩:村道不通,、致富無門、賬上空空……
“既然村民選了我,,我就得為大家辦事,。”上任第一天,,馬有明就拿多年來形成的亂堆亂放現(xiàn)象“開刀”,。
5米多寬的村道,被村民的柴堆,、糞堆,、草堆擠占得只剩下不到1米寬。下雨天,,被“三堆”堵死的排水渠排不出水,,車經(jīng)過時路面能濺起2米多高的水花,更別說人的出行了,。為此,,馬有明和班子成員逐一上門勸清理,可是還有部分村民不理解,、不配合,。“路不通,,談何發(fā)展,?!倍挷徽f,馬有明扛上鐵鍬就奔向門前“三堆”,,一鍬一鍬鏟,。起初,仍有一些村民你鏟我堆,、你再鏟我再堆,。就這樣,馬有明和村民打起了游擊戰(zhàn),,那段日子,,馬有明的辦公室門前總放著一把鐵鍬。
一來一回,,一晃大半個月過去,,馬有明鏟“三堆”的身影深深印刻在村民心里?!斑@個小伙子,,還真有點本事!”村民伸出大拇指,,馬有明感慨萬千:“只要你一心為公,,就沒啥難事!”
“三堆”不見了,,路通了,,環(huán)境改善了。馬有明也贏得了民心,,凝聚了民心,。
在龐東村,大到工程項目謀劃,,小到生活用品發(fā)放,,都是村民商量著來。對干部,,馬有明定下“不貪不占不拖拉”的原則,,并以身作則,“村民心里有桿秤,,會經(jīng)常把干部放上去稱一稱,。”
村民說,,馬有明心腸好,,見不得人受苦。村民楊萬勇的兒子在新疆當兵,,馬有明擔負起照顧老人的責任,,老人沒錢買牛,,他幫著貸款;老人生病,,他開車送往醫(yī)院,。
村民李付廣因落選村副主任對馬有明心懷不滿,但馬有明不計前嫌,。李付廣兒子被查出白血病時,傾囊相助,;李付廣突發(fā)腦溢血時,,及時開車送醫(yī),現(xiàn)如今,,李付廣和兒子身體康復,。每次見到馬有明,李付廣總親切地喊一聲“馬大哥”,。
……
“一個村和一個家是一樣的,,村民都是我的親人?!钡珜ψ约旱募胰?,馬有明多有愧疚,沒有過多時間陪伴總會引來家人的不理解,,但他總是篤定地說,,“當一天村干部,就要扎扎實實地干一天事,?!?/span>
近年來,龐東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抓產(chǎn)業(yè)發(fā)展促村民增收,、抓鄉(xiāng)村治理促環(huán)境改善、抓文明教育促素質(zhì)提升,。去年底,,全村肉牛存欄量達到近700頭,村里三分之一的人就近在西安,、銀川穩(wěn)定務工,。2021年底,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0700元,。昔日窮困破舊的小山村搖身一變成了自治區(qū)級“農(nóng)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示范村”,。
行走在干凈整潔的村道上,一路鮮花一路蔭,。兩旁錯落有致的房屋,、院墻上生動有趣的墻繪和樹蔭下乘涼閑聊的村民相映成趣,,似一幅和諧美麗的鄉(xiāng)村畫卷。
“老李,,干啥去了,?”
“支書,鎮(zhèn)上買了些水果,?!?/span>
面包車開進村口的老李,話音剛落,,就遞給馬有明幾顆新鮮的紅梅杏,。
“甜得很?!?/span>
“再來些,?”
“不了,不了,,再吃就吃完了,。”
“那我管夠,,你盡管吃……”
笑聲未落,,村民蘭昌上前與記者搭話,“知道這鎮(zhèn)上的公交司機都咋說我們村嗎,?他們說呀,,鎮(zhèn)上沒有比龐東村更干凈漂亮的村子了,我聽了自豪得很,,這都是我們支書的功勞,。”
聽著村民發(fā)自內(nèi)心的夸贊,,馬有明不禁紅了臉,,“這都是應該做的?!睂ξ磥睚嫋|的發(fā)展,,馬有明早有打算:開展農(nóng)業(yè)社會化服務,把村集體做大做強,;規(guī)劃建設集中養(yǎng)殖場,,讓肉牛‘出戶入園’……(記者:蘆淑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