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引黃灌區(qū),,風吹麥浪,,滿目金黃,飽滿的麥粒瀑布般流進農戶的車斗里,,堆積成了金色小山,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灌區(qū)43萬畝小麥陸續(xù)開鐮,。
6月份以來,,寧夏引黃灌區(qū)小麥、水稻,、玉米等作物用水疊加,用水時段集中,,各大干渠引水量顯著增加,。自治區(qū)水利調度中心主動作為、未雨綢繆,、統籌安排,及時研判黃河來水形勢和灌區(qū)用水需求,,科學合理編制月,、旬調度計劃,,強化實時調度管理,,合理調配各干渠引水流量,全力保障灌區(qū)用水平穩(wěn)有序,,助力夏糧豐收,。
青銅峽葉盛鎮(zhèn)張莊村小麥地頭,種植負責人孟廣偉說:“這兩年水淌得好,!管水人員下來得勤,、溝通得勤、宣傳得勤,,協調也及時,,準確掌握著我們的用水需求,。水得到保障了,收成也提高了,!從目前小麥長勢來看,產量比往年要高,,一畝地產量應該在1100斤左右,增產100多斤呢,!”
為保障灌區(qū)夏糧增產增收,漢延渠管理處深入開展“四下基層”活動,,干部職工頻繁走進田間地頭查墑情、話農事,,精準掌握灌域小麥需水情況、灌溉難點,,為及時做好農作物灌溉打好“提前量”;當前,,在保障玉米頭水,、葡萄和黃花菜等特色產業(yè)灌水的同時,適時優(yōu)先向灌區(qū)小麥供水,,確保“灌漿水”充沛;小麥收割前,,管理處暫時減少干渠引水,,防止其他作物灌溉時淹沒道路,,給麥收創(chuàng)造便利的收割條件,。
田間機器轟鳴響,,喜看新糧入庫藏,。近日,,唐徠渠青銅峽灌域內6890畝小麥喜迎豐收盛景,,各鄉(xiāng)鎮(zhèn)緊抓農時開鐮收割,繪出金黃好“豐”景,。唐徠渠管理處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結合“四下基層”以及“化整為零”分級服務模式,密切關注雨情,、水情,、土壤墑情,,精準對接作物需水時段和需水量,,加強供水形勢分析,,科學制定并動態(tài)優(yōu)化灌溉計劃,。聚焦灌區(qū)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多次深入灌區(qū)田間地頭,了解掌握供水一線情況,,及時解決1.7萬畝高口高地、梢段用水矛盾等16項群眾急難愁盼的堵點,、痛點,,保障了灌區(qū)10.3萬畝小麥滿目金黃,,豐收在望。
7月3日,在中寧縣白馬鄉(xiāng)的麥田里,,十幾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開足馬力來回穿梭,,陣陣轟鳴聲中,,一簇簇金黃緊實的麥穗兒被卷進機艙,,經過切割、脫粒等流程,,吐出顆顆飽滿的麥粒,。“今年水灌得及時,雨也勤,,麥子出穗好,、籽粒飽滿,預計畝產能達1000斤以上,。”中寧縣白馬鄉(xiāng)白馬村黨支部書記龔文生興奮地說。
2024年,,七星渠灌區(qū)小麥種植面積2.1萬畝,,比去年多0.6萬畝,。七星渠管理處全方位落實“四水四定”原則,聚焦供水服務主責主業(yè),,統籌優(yōu)化配置水資源,,采取編組輪灌、大小水結合等措施,,統籌解決高口高地和渠道梢段地區(qū)的灌溉難問題,,為灌區(qū)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水安全基礎,。
7月6日,,在永寧縣楊和鎮(zhèn)王太村,農民們搶抓晴好天氣,,組織機械抓緊收割小麥,。為進一步保障灌域夏糧增產增收,,惠農渠管理處積極加強與灌區(qū)政府、協會溝通聯系,,分析研判灌溉形勢,,組織干部職工深入用水協會、深入田間地頭,,第一時間掌握第一手資料,,積極會商研判,精準解決灌溉難點和堵點問題,。加強水雨情等情勢研判分析,,動態(tài)掌握灌區(qū)用水需求,精準調度,,精細管控,。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積極應對灌溉供用水矛盾,,確保小麥在播種期,、分蘗期、拔節(jié)期,、抽穗期,、開花期、灌漿期,、成熟期都能喝上“及時水”,,讓每一滴黃河水成為灌域小麥豐收最堅實的底氣與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