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前夕,在外工作的人們陸續(xù)返鄉(xiāng),,老百姓的喜事也會集中在這段時間舉辦,,行走在鄉(xiāng)村的廚師們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現(xiàn)在的鄉(xiāng)村,,每當遇到婚喪嫁娶等大事,,都會請鄉(xiāng)村廚師操持宴席,,鄉(xiāng)村廚師最基本的要求是廚藝好。
1月14日凌晨6時,,原州區(qū)頭營鎮(zhèn)南屯村的鄉(xiāng)村廚師鞏耀軍開著餐車出發(fā)了,他要趕往20公里外的一戶人家做席,。當日,,這家出嫁女兒,親戚朋友和鄰居都會過來祝賀,。
隨車帶去的有帳篷,、塑料凳、10張圓桌,、大鍋等裝備,,以及前一天預制的牛肉、羊肉,、豬肉,、鴨肉、魚肉和蔬菜,。按照計劃,,這一天,他要做出30桌飯菜,。
卸貨,、搭棚、洗菜,、支鍋,,灶口噴出的火焰驅散了冬日的寒意。鞏耀軍的團隊分工明確,,分為葷菜和素菜制作,;蒸箱也升騰起熱氣,幾口大鍋前,,鞏耀軍揮鏟炒肉,、煎炸;制作涼菜的幾名婦女身著統(tǒng)一的廚師服裝,,正在切肉和制作涼菜拼盤,,旁邊幾名主人家的親戚幫忙洗刷碗碟。
人間煙火氣,,鄉(xiāng)情美味濃,。大鍋排列,碟盤擺滿,,翻炒之間,,鮮香四溢,。炒菜時,鞏耀軍沒有多余的話和動作,,只在需要什么東西的時候喊一句,,旁邊總會有人按照他的要求,遞來鍋碗廚具或者是調味品,。做好的菜被盛到大鐵鍋里,,只等當天主事的“總管”叫上一聲:“上菜!”鞏耀軍就會把菜分裝好,,由一群小伙子端上宴席,。
農歷臘月初九,原州區(qū)彭堡鎮(zhèn)申莊村村民顧全禮家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大紅的喜字貼在醒目位置,婚宴大棚內暖意融融,,棚外幾口大鐵鍋冒著熱氣,。涼拌蹄花、蜜汁蕓豆,、肚絲湯,、清燉羊肉……菜單上8道涼菜和8道熱菜。端下來的盤子內除了湯汁,,基本啥也沒剩,。“用心制作,食材實惠,,親戚和鄰居都滿意,。”顧全禮說。
讓人滿意的手藝成為鞏耀軍不斷接到宴席訂單的重要原因,。按照他的話說,,如果大廚做的菜端上去是多少,端下來還是多少,,要么說明大廚手藝不行,,要么說明大廚心里沒計算好,給雇主家造成浪費,。
“因為是喜事,,所以樣樣要體現(xiàn)出雙數(shù)。”從事廚師30年,,鞏耀軍對農村的宴席風俗和講究了如指掌,。
鞏耀軍現(xiàn)在接到的宴席訂單大部分是“一條龍”服務,“連餐巾紙都要帶過去。”鞏耀軍說,。飯菜,、桌椅、碗筷等物品全部由鞏耀軍負責,,相當于這場宴席全部承包給他,。
十幾年前,有著在北京飯店當廚師的基礎,,鞏耀軍回家照看母親期間,,他看準了農村宴席市場。
最初在鄉(xiāng)村辦宴席,,主人家需要勞心勞力,。在自家露天支起鍋灶,、擺好桌椅,,從場地布置到食材采購再到食物制作,所有的工序主人家都要經(jīng)手辦理,,還要邀請廚師,,由主人家為其搭配好清洗、切配,、打雜等人,。
鞏耀軍說:“剛開始做的時候,主動上門給人家做廚,,刀具,、調料都是自帶,到了主人家,,根據(jù)已備好的食材,,按照主人家的要求免費做,算是毛遂自薦,。做了三場之后,,手藝被認可,也漸漸有了名聲,。大家都知道我的手藝好,,我才開始收取一定的費用,一場掙100元到200元的人工費,。這期間,,我也是一邊做菜,一邊了解市場,。”鞏耀軍說,。
前些年,家底殷實的農戶開始把宴席外包,主人家樂得輕松,。這幾年農村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請鄉(xiāng)村廚師全包宴席已不是新鮮事。鄉(xiāng)村廚師“一條龍”服務,,省時又省心,。
經(jīng)過十多年摸爬滾打,今年46歲的鞏耀軍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鄉(xiāng)村流動宴席團隊,,生意好的時候,,一年能承接近60個訂單。組建團隊,、宴席的掌舵,、食材采購,鞏耀軍是帶動這條農村宴席產業(yè)發(fā)展的關鍵一環(huán),,每次宴席上最少需要帶上五六個幫手,。“將來一定是越來越好,2025年開春后,,我就準備著手在我的農家樂院子里擴建一個可以容納80桌酒席的宴會廳,。”鞏耀軍說。(記者:梁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