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一木刻春秋——農(nóng)民根雕師馬紅保
“多年前,,在縣殘聯(lián)組織的培訓班上,,我接觸到了根雕,認識了根雕師傅。”5月10日,,涇源縣涇河源鎮(zhèn)南莊村村民馬紅保站在陳列架前,一邊說著自己與根雕結(jié)緣的過程,,一邊撫摸著自己的根雕作品,,“別人培訓結(jié)束都回家了,我覺得還沒有學到精髓,,就跟著老師又學了半年,。”
根雕是將枯樹根雕成藝術(shù)品,并賦予其新生命的一門手藝活,。“干這個活全靠手指,,我的左手卻受過傷。”說到這里,,馬紅保沉默了,。1997年,馬紅保去外地干木工,,3根手指被電鋸截斷導致殘疾,,無奈之下,他只能回家務農(nóng),。因為家里土地少,,收成也不好,日子過得緊張,。馬紅保想再出去打工,,但是對方一看到他的左手,就沒有了下文,。“下苦都沒人要,,心里很難受。”馬紅保無奈地說,。
一次偶然的機會,,馬紅保在縣殘聯(lián)組織的手工培訓班上,,第一次接觸到了根雕。當他看到粗糙的樹根,,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馬紅保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從小就愛干木工,,看見啥就能做出來,,家里人都說我心靈手巧。機會來了,,我要跟著師傅學,,一是有事干,二是也有個寄托,。”馬紅保說起學根雕的初衷,,信心滿滿。
熱愛是最好的動力,。半年后,,馬紅保已經(jīng)能雕刻小件了。但根雕是刀與木的藝術(shù),,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上加難,從原木材到成品,,需要經(jīng)過晾曬,、剝殼、打粗坯,、粗雕,、細雕、打磨,、拋光,、手磨拋光等工序,考驗耐性,,需要冷靜溫和的性格和高度的專注力,。為此,馬紅保經(jīng)常一坐就是一整天,,觀察形狀,,琢磨樹根,找到最佳角度,,一刀一刀在木頭上演繹著自己的“刀木春秋”,。
付出總有回報。馬紅保創(chuàng)作的花鳥魚蟲、民俗風情,,大大小小100多件作品,,作品風格樸實親民且有張力,贏得了眾人喜愛,,更多人知道了這個農(nóng)民根雕師,。“去年,我參加了一些比賽,,作品也得到了關(guān)注,,我非常高興。”馬紅保說,。
當然,,大件根雕對馬紅保來說,創(chuàng)作時仍然有難度,,也更具挑戰(zhàn)性,。“我的愿望就是能買一臺全自動木工機器,雕出更多的作品,,能靠雙手過上更好的日子,。我的3個孩子都在讀書,,現(xiàn)在國家政策這么好,,盼望他們好好讀書,將來有一個好的前程,。”(通訊員:高麗君)
相關(guān)新聞
-
文化中國行| 五十年滄桑凝筆端!小說《月亮山下》學術(shù)沙龍?zhí)綄の骱9涛膶W創(chuàng)作新路徑
[2025-05-14] -
一刀一木刻春秋——農(nóng)民根雕師馬紅保
[2025-05-14] -
文人薈萃說固原
[2025-05-14] -
固原博物館“五一”文化活動火爆出圈
[2025-05-09] -
傳承丹青薪火 繪就多彩畫卷
[2025-05-08] -
四十載匠心筑鄉(xiāng)愁
[2025-04-30] -
一切好東西都永遠存在
[2025-04-29] -
凈 土
[2025-04-29] -
燈花不是花
[2025-04-29] -
在文字里栽種春天 ——致西海固的農(nóng)民作家們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