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船長”在西北種蒲公英 北航學霸把支教寫成歌 西北娃立flag:我要考北航
“陽光照進校園里,,我們一起在這里,,夢想隨著風飛起,歡笑聲在耳邊響起……”初夏的陽光下,、微風里,,涇源縣新民鄉(xiāng)中心小學內的百年柳樹下,,一群孩子在“船長”的帶領下,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合唱起這首屬于他們的歌曲,。
“船長”名為劉子衿,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涇源分隊隊長,。這首名為《陽光照進校園里》的歌曲是劉子衿專門為孩子們量身定制的,。一天早上,,早起的劉子衿經過校舍,晨光中早讀的孩子不禁讓他駐足,。“那束光正好照在孩子們的課本上,,特別美好。”即將結束一年支教生活的他當即有了一個想法,。“一定要給孩子們留下點什么,。”就這樣,一周時間,,劉子衿寫詞譜曲出了這首歡快的歌曲,。
去年暑期,劉子衿和其他5名研支團成員一同踏上了前往涇源的支教之路,。選擇參與支教,,劉子衿說是因為北航有這樣的傳統(tǒng),他想把這個傳統(tǒng)延續(xù)下去,。2002年開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便向寧夏、西藏,、新疆,、山西等地派出研究生支教團開展教育教學、第二課堂及公益扶貧工作,。選擇來到涇源,,劉子衿說是源于師兄的囑托。“師兄之前就是在新民鄉(xiāng)中心小學支教,,他給了我一個任務,,讓我一定要再去看看這里的孩子,我就來了,。”就這樣,,帶著純真的目的,劉子衿來到了這個與自己家鄉(xiāng)重慶,、與大學校園所在地北京不一樣的西北小縣城,。
來涇源之前,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劉子衿想象著支教定會是“艱苦”的,。然而,,來到之后才發(fā)覺,“艱苦”只存在于想象,,涇源淳樸的民風,、宜人的氣候和整日與孩子們相處的時光,讓他十分享受在這里的每分每秒,。“我以前做事心浮氣躁的,,來到這之后,,心境都變了,變得很平靜,。”劉子衿說,。
大學主修車輛工程專業(yè)的劉子衿支教期間擔任五年級和六年級200多名學生的科學課教學。“小學階段的學習,,養(yǎng)成興趣十分重要,。”本著這樣的教學宗旨,第一次與孩子們見面時,,劉子衿就提出讓孩子們叫他“船長”,。“我不想以那種特別嚴厲的身份去面對他們,我當他們的船長,,他們當我的水手,,我負責帶領他們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這樣親切的“開場”打破了孩子們對“教師”固有的刻板印象,,對于這個“船長”大哥哥孩子們既驚喜又好奇。
課堂上,,劉子衿以實驗為主,,帶領孩子們探索未知,并開展“學習積分制”,,對孩子們完成的作業(yè),、筆記、考試和課堂表現(xiàn)進行打分,,積分獎品都是他自掏腰包購買的文具,、無人機、望遠鏡等物品,。不僅如此,,課堂上,劉子衿盡量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孩子們可以天馬行空地提問:宇宙有多大,?火星上真的有人嗎?……大家坐姿隨意,,無拘無束,。
“孩子們好奇心其實很重,只是缺乏一種途徑,。”一年來,,在與孩子們的交往中,劉子衿竭盡所能地去解答孩子們的疑問,,以自己所學帶領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向,。多才多藝的他不僅是孩子們的科學課老師,,也是他們籃球場上的大哥哥,更是他們的“心靈魔法師”,。學校里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兒童,,膽小而敏感,他們內心世界的小秘密不愿被人所知,,然而,,細膩的劉子衿總能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變化并進行有效的引導,久而久之,,孩子們對他越加地信任,。
“船長,你英語過了幾級,?”
“船長,,你高考考了多少分?”
“老師,,你多高?。?rdquo;
……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六一”,,劉子衿創(chuàng)排了一臺舞臺劇并填詞譜曲,,節(jié)目排練間隙,孩子們簇擁著劉子衿,,有的捏捏他的胳膊,,有的摸摸他的臉蛋,有的依偎在他身旁……劉子衿不厭其煩地一個個回答孩子們的問題,,像是對待自家的弟弟妹妹般,。
“老師,你以后還來嗎,?”“船長,,你可以來我家吃頓飯嗎?”得知劉子衿即將結束支教返校繼續(xù)學業(yè),,不少孩子眼含淚水滿臉不舍地說道,。“我以后長大了要上北航,因為我的‘船長’在這里上學,。”“我要去重慶,,那里是‘船長’的家鄉(xiāng)。”人群中,,一位個頭不高,、眼里放光的孩子大聲說出了自己的愿望,想打破這樣傷感的場面。“我可會吃辣了,,聽說那里的火鍋特別好吃,。”這個從小只去過興盛鄉(xiāng)的五年級學生禹磊俏皮地說道。
20多年來,,像劉子衿一樣前來支教的學生一批接一批,,他們就像是播種希望的使者,打開孩子們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同樣,,對無數個“劉子衿”來說,這份經歷也彌足珍貴,。“這段經歷對我來說可以算一個轉折點,,它讓我見識到了不一樣的世界,認識這些小孩之后也喚醒了我心里最純真的那片區(qū)域,,第一次覺得自己的價值得到了體現(xiàn),。”劉子衿笑著說道。
當“支教老師”變成“船長”,,當科學課化作尋寶游戲,,教育便有了魔法。“劉子衿”們像蒲公英,,把希望的種子撒向田野,,孩子們用最樸素的誓言——“考北航”“去重慶”,詮釋了何為教育的回響,。這或許就是支教的浪漫:沒有宏大敘事,只有百年柳樹下,,一代代人用手心溫度捂熱夢想的晨光,。(記者: 蘆淑穎 陳佳文 羅占虎)
相關新聞
-
祥瑞苑社區(qū)聯(lián)合共建單位開展端午主題系列活動
[2025-05-29] -
我市深入踐行“四水四定”全面激活水資源管理
[2025-05-29] -
網購“鄉(xiāng)愁”
[2025-05-29] -
市政協(xié)召開“有事好商量”協(xié)商座談會
[2025-05-29] -
00后“船長”在西北種蒲公英 北航學霸把支教寫成歌 西北娃立flag:我要考北航
[2025-05-28] -
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之花
[2025-05-28] -
固原市今年投資1.5億元鋪就鄉(xiāng)村振興路 “交通線”變“產業(yè)線”“風景線”
[2025-05-27] -
政協(xié)委員田間“開講”
[2025-05-27] -
深圳文博會:我市參展企業(yè)意向簽約 2000 余萬元
[2025-05-26] -
固原市創(chuàng)新推出商品房預售“一件事”集成服務 審批效能提速60%
[202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