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電一
炎炎夏日里去了一趟六盤山,,讓我頓時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忍不住要為六盤山“評評功,、擺擺好”,。
為六盤山“評功擺好”,?有這個必要嗎,?它不就是一座山嗎,?為它“評功擺好”有什么用呢,?有人會認為這是多此一舉,而我卻認為很有必要,,因為對六盤山的功勞,、六盤山的價值,不僅外地人了解很少,,就是當?shù)厝艘参幢赝耆獣?。至于對綠水青山的價值、保護綠水青山的意義,,人們的認識是否都到位了,?大概也不能做過高的估計。
現(xiàn)在,,到六盤山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其中許多人是為消暑避夏而來的,。到了六盤山以后,人們除了感嘆那里的涼爽,、舒適,、宜人之外,還會驚艷于它的美,。
六盤山的美,,是純自然的美。同泰山,、黃山,、華山等人文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自然風光獨特的景區(qū)相比,,六盤山的優(yōu)勢也許不十分明顯,作為旅游景區(qū)的名氣也還不夠大,。盡管秦始皇,、漢武帝、成吉思汗等歷史名人都曾登臨過此山,,經(jīng)過兩萬里長途跋涉的紅軍在此翻越了長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毛澤東在此寫下了《清平樂·六盤山》的詩篇,六盤山留下的歷史遺跡并不多,,可供緬懷前人的古跡也很少,,但六盤山的知名度仍然很高,六盤山的魅力也超過了許多景區(qū),。
“高原綠島”六盤山(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安 磊 攝
六盤山,,最多的是樹。樹,,是六盤山最大的財富,。六盤山的魅力和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林草體現(xiàn)的,。置身于六盤山中,,仿佛進入綠色海洋。放眼四望,,遠遠近近的山坡,,全部被林草覆蓋,幾乎看不到裸露的巖石和黃土,。松樹,、柏樹、楊樹、白樺樹,,針葉林,、闊葉林,天然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闊葉矮林,加上名目繁多的花草,,構(gòu)成了六盤山茂密的植被,。六盤山也因森林密布而被稱作“高原綠島”。同樣因為林木茂盛,,六盤山的空氣格外濕潤,,負氧離子含量遠遠高于其他地區(qū),所以又被稱為“天然氧吧”,。
現(xiàn)在,,六盤山的活立木蓄積量已經(jīng)超過了230萬立方米。茂密的森林,,改變了固原及鄰近地區(qū)的氣候,。有氣象資料表明:六盤山的年均氣溫只有5.8度。受此影響,,固原地區(qū)平均氣溫總要比其北部的銀川平原低,,進而形成了極為難得的“綠島效應(yīng)”。而到了炎炎夏日,,這種適宜的溫度便變成了人人向往的寶貴資源,六盤山也成為消暑避夏的勝地,,遠道而來的人絡(luò)繹不絕,。
涵養(yǎng)水源,是六盤山的重要貢獻,。六盤山的年降雨量,,比周邊地區(qū)要多出三四百毫米,與寧夏中部年降雨量在二百毫米上下徘徊的干旱帶更不是同一個“量級”,。近年來,,六盤山年降雨量多次超過800毫米,最多時甚至超過了1000毫米,。隨著植被的“加密”,、林木蓄積量的增加,六盤山調(diào)節(jié)氣候、“制造水源”的功能也在提升,。據(jù)測算,,六盤山每平方公里年“產(chǎn)”水已經(jīng)超過20萬立方米,六盤山山澗因此溪流眾多,、河網(wǎng)密布,,其東麓、西麓均有溪水外流,,六盤山也成為寧夏水源最豐富地區(qū),。除了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等發(fā)源于六盤山的河流出水日益充沛外,,境內(nèi)溪流的流量也都有所增加,長流不斷的溪水已有60多條,,六盤山的年徑流量則從前些年的2.1億立方米提高到現(xiàn)在的2.9億立方米,,還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六盤山已經(jīng)成為黃土高原上名副其實的“天然水塔”,。
2.9億立方米的年徑流量,,同長江、黃河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極度干旱的黃土高原來說,則是極為寶貴的,、也是不可多得的,,六盤山周邊、特別是涇河下游二三百萬人都直接受惠,??梢哉f,由六盤山流出的每一滴水,,都像乳汁一樣珍貴,,它不僅哺育了沿線的人民,還哺育了流經(jīng)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工業(yè)和畜牧業(yè),。就此而言,我們可以說:六盤山又是造福四鄰的“福山”,。
不僅如此,。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六盤山也變成了動植物的基因庫,。境內(nèi)有高等植物1224種,,僅藥用植物就有600余種,,黨參、黃芪,、貝母,、桃兒七已經(jīng)暢銷全國。四花早熟禾,、紫穗鵝冠草,、六盤山棘豆三種植物則是六盤山的特有品種。
六盤山還是天然的動物園,,脊椎動物有300余種,,鳥類有300多種,昆蟲有905種,,不僅黑鸛,、林麝、金雕,、金錢豹,、紅腹錦雞等30多種珍稀動物成為六盤山的“常住居民”,豹貓,、兔猻,、野雞、野豬,、豬獾,、狗獾也神出鬼沒、行蹤不定,,常與護林員不期而遇,。
如此之多的動植物以六盤山為家,讓六盤山變成了極為豐富的生物“基因庫”,。
六盤山確確實實在造福,,不僅在為人類造福,而且在為動物,、植物造福,。因為有了六盤山,才有那么好的氣候條件,,才有那么多寶貴的資源、保存了那么多物種,,才有消暑避夏的好去處,,才有那里安寧、愜意的生活,!如此之多的“貢獻”,,還不值得為它評個功、擺個好、發(fā)個大獎嗎,?
以感恩的心態(tài)珍惜它,、保護它,不僅讓它造福當代,、還讓它造福后代,,應(yīng)該成為我們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