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頭嬌小,、眼神明亮、聲音清脆,,衣著簡單卻處處藏著講究穿搭的小心思——于彭英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子活力,。
她從柜子里拿出四本技能證書——服裝裁剪工技師證、函授大專畢業(yè)證,、餐廳服務員資格證,、育嬰師五級資格證,其中兩本封皮陳舊,、內頁發(fā)黃,,但都保存得干凈齊整。如今證書雖派不上什么用場,,但卻是于彭英半生艱辛生活的記錄本,,也是她不向困難屈膝的見證。她用粗糙的雙手摩挲著幾本證書,,將往事娓娓道來,。
于彭英心懷感念翻看著幾本證書
2002年,30歲的于彭英下崗了,。無數人奉獻了青春的涇源水泥廠,,一個昔日讓大家引以為豪的國營老廠在經濟社會發(fā)展進程中面臨改制。和于彭英一起下崗的,,還有丈夫馬志廣,。這個曾經被大家羨慕的雙職工家庭瞬間跌入低谷,一家四口要吃飯,,兩個孩子上學需要花費,,生活的困難壓得于彭英喘不過氣來。
“能怎么辦,?只能想辦法往前走,!”潑辣的于彭英馬上找到了可以維持生計的活——冬天賣炭、夏天粉刷房屋,、賣涂料,。當時涇源縣城群眾取暖都靠燒煤,于彭英瞅準了這個買賣,。為了多賺錢,,她聯系了一些飯館主動上門做生意,“那年的冬天特別冷,,一場雪過后,,路上的冰溜子有一柞厚,,我和娃他爸拉著架子車一步一滑地送炭,手腳都凍僵了……”
這樣忙碌了一年,,收入卻只能保障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于彭英決定另謀出路,重拾自己擅長的服裝裁剪技藝,,丈夫則開始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早在1998年,好學的于彭英只身前往甘肅平涼西部科技學校學習縫紉裁剪,,并考取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證書——服裝裁剪工技師證,。2003年,生活最難時,,這個手藝給了于彭英一條出路,。有證有技術,卻沒錢租房開門店,,于彭英帶著一把尺,、一把剪和一臺縫紉機,開始了趕集擺攤的生意,。五載風吹日曬,、寒來暑往,于彭英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個集市,。這期間,她的縫紉技術越來越嫻熟,,手藝在方圓十里響當當,,2005年,涇源縣職業(yè)中學聘請于彭英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縫紉專業(yè)教師,。
生活漸漸好轉,于彭英萌生了再學習充實自己的念頭,?!跋聧徍笤谏鐣现\職業(yè),我有一個深切體會:沒知識沒文化就是短板,,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立得住腳,。”2008年,,36歲的于彭英再“逼”自己一把,,報考了當時的固原農校成人函授自考班,拿到了人生的第二本證書——大專畢業(yè)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2009年,,丈夫馬志廣因積勞成疾被查出肝硬化,家里又增加了一大筆開銷,?!吧罹褪沁@樣,處處充滿了不如意,,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已經擁有了兩本證書的于彭英,,不僅技藝傍身,,看人待物的眼界也開闊了,對于生活的種種苦難,,她坦然待之,。
2013年,于彭英在街上看到一則廣告,,金龍魚等糧油企業(yè)在涇源本地招收業(yè)務員和經銷商,,提成可觀。于彭英腦袋飛速地運轉起來:靠著自己這些年跑東跑西積累的人脈,,做營銷或許能行,!說干就干,她迅速撥打聯系電話,,承接起幾家大型糧油企業(yè)在本地的經銷業(yè)務,,負責向涇源縣域各大商超供貨。勤快又肯吃苦的于彭英,,在銷售行業(yè)干得有聲有色,,效益最好時完成代理區(qū)域內400萬元銷售額。
2012年至2018年,,于彭英“忙里偷閑”報名參加培訓,,先后考取了自己的第三本,、第四本證書——餐廳服務員資格證,、育嬰師五級資格證,拿到第四本證書時,,她已經46歲了,。“現在社會上的用工環(huán)境,、用工要求和以前大不一樣了,,沒有相關從業(yè)資格證寸步難行。”多年的摸爬滾打讓于彭英深諳生活之道,,她不知疲倦地推著自己往前走?!艾F在娃他爸身邊不能離人,,我考的證暫時‘擱淺’了,?!庇谂碛⑿χf,“目前做銷售時間比較自由,,能抽空照看娃他爸,掙錢顧家兩不誤,,挺好的,。”
50歲的于彭英,,生活沒有大富大貴,但從未放棄過努力,,任何時候她都不忘學習,,憑著一股韌勁,成為平凡生活中的佼佼者,。(記者: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