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來得容易,早上還是秋陽暖照,,下午風云突變,,雨就下了起來。
“今天是周末,,下雨路滑,,村里的‘后生’回城又不好走了。”雨滴打在窗欞上,,沙沙作響,,彭陽縣古城鎮(zhèn)甘海村楊莊組組長王世東條件反射地皺起了眉頭,。
甘海村共4個村民小組,,村部通往楊莊組的1.3公里土路讓村民吃盡了苦頭。山路彎彎,,下雨下雪泥濘不堪,,在縣城上班上學的“后生們”最怕回家遇到雨。
“不對,,水泥路通了呀,!”王世東從條件反射中回過神來,幾大步走到門口,,低頭看看被雨洗得干干凈凈的路面,,皺起的眉頭瞬間舒展開來。
對世代居住在楊莊組的村民來說,,修好門前這條路是他們共同的心愿,。
去年6月,市國防動員辦工程管理科科長陳強來到甘海村擔任第一書記,,第一輪進戶了解情況,,村民提得最多、最期盼解決的就是這條路。
陳強將村民的期盼記在了第一書記工作日志上,,也記在了心里,。他先后和古城鎮(zhèn)政府及縣財政局、自然資源局,、農業(yè)農村局等部門對接,,申報楊莊組1.3公里道路水泥硬化項目。項目得到彭陽縣政府的重視,,于今年8月開工,,目前已完成了道路建設,邊溝,、水渠正在緊張施工中,。
為了把這條便民路修好,陳強每天跟著施工隊,,盯質量,、盯進度,發(fā)現(xiàn)問題立即叫停,。這股認真勁兒是他14年部隊生涯刻下的“烙印”,,“改不了了,就這性格,,干就要干好,。”陳強19歲參軍,在一線救過火,,當過教導員,,在血與火的錘煉中,“為老百姓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成了他堅定的信仰,。
擔任第一書記以來,,陳強吃住在村上,心思在村上,。僅僅一年兩個月時間,,他為村上辦了9件普惠群眾的事:去年冬季,他拿出個人工作經費,,給村上買了炭,、電、水,,花費8000元,;自掏腰包分兩次為村上三類監(jiān)測戶、五保戶,、現(xiàn)役軍人家屬戶等94戶人家送去9噸炭,,花費1萬余元,;聯(lián)系單位給村上購買電腦、慰問三類監(jiān)測戶,;春節(jié)前聯(lián)系固原一家房地產公司,,為困難老黨員、高齡戶等20戶人家每戶送去500元慰問金,,合計1萬元,;聯(lián)系白陽鎮(zhèn)姬山村,帶著村民挖白蔥……
就是這些小事,,卻讓村民倍感溫暖,。“陳書記把我們老百姓放在心上著呢,啥心都能操上,。”“我們老兩口沒藥了就讓他帶,,他來時總會給我們帶點米面油、毛巾,、手提袋等生活用品,。”阿貴清老兩口對陳強贊不絕口。
“我家的馬桶蓋子壞了,,我在村上念叨了一聲,,來了個小伙子幾下子就給修好了。我以為是村上叫的維修工,,結果說是第一書記,。”王世明想起第一次見陳強時的情景,禁不住笑出了聲,。
“給你家修馬桶算啥,,給村上修了路燈,晚上浪門子又安全又方便,。”李順連忙補充,。
“我妹妹殘疾,陳書記逢年過節(jié)總帶點東西來看看,。”王海林說。
“其實我覺著送東西不重要,,重要的是陳書記把我們老百姓裝在心里,,重視我們,干事斡也得很,,讓我們心氣更高了,。”王耀珍像是在總結提煉大家的發(fā)言一樣,嗓門亮,,擲地有聲,。
“就是就是!”“說到點子上了!”王耀珍的話顯然道出了大家的心聲,,眾人紛紛點贊,,一陣爽朗的笑聲回蕩在山間。(記者:柳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