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手機這玩藝兒如今再普通不過了,上至老人,下到孩子,,幾乎人人必備,有些人包里甚至裝著不止一部手機,。時光倒退四十年,別說是手機,就連電話座機都少,能裝固定電話的家庭更是寥寥無幾,。計劃經(jīng)濟時代,,生活貧困,,物質匱乏,即使在大城市,,座機電話也沒能走進所有家庭,。隨著深化改革,生活富裕了,,通訊發(fā)達了,,不僅家家裝了電話,手機也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當初,,手機這“勞什子”剛從海外舶來的時候,人們還不知道該叫它什么,,索性就叫“大哥大”吧,。您想,它比大哥都大,,用著它能不提氣來神嗎,?
三十年前,“大哥大”可是個貴重的物件,,沒兩三萬塊錢絕對買不來,。那時用“大哥大”是所謂“成功人士”的標志,絕對屬于高檔用品,。最早的“大哥大”是黑色硬塑外殼,,有半塊磚頭大小,好幾斤的分量,,兜里放不下,,只有手提著,所以也叫手提電話,,俗稱“磚頭手機”,。我琢磨,,除了技術原因,這玩藝兒當初也許就是國外商家專門為中國市場生產(chǎn)的,,造得太小了,,隨身一裝,顯不出威風氣派,,那不就像有人說的“富貴不還鄉(xiāng),,如錦衣夜行”,誰看得見呢,?對有些人來說,,有了這件時髦貴重的物件,藏在兜里不讓人看見,,那不是花冤枉錢嗎,?如果真像我猜測的那樣,老外們的這點市場眼光算是把中國人的消費心理研究透了,?!按蟾绱蟆背商觳浑x手,帶著到處走,,那讓主人多威風,,多體面!
當年,,我在大街上就經(jīng)??匆娪械娜伺e著“大哥大”不停地嚷嚷,有的一邊騎著自行車一邊打電話,,聲音之大,,唯恐路人聽不見似的。我住的樓里就有這么兩位,,父親,、兒子不出家門不打電話,一邊下樓一邊打電話,,“喂喂,,我出來了,正下樓呢……不是我不給你回電話,,實在是太忙了……我平時不開機,,用的可是‘大哥大’?!鄙袂閷W?,昂頭挺胸,旁若無人,引得鄰居們駐足觀望,。
那時候,,用“大哥大”的人基本上都另配一臺BP機,但是輕易不敢往外打,。為什么,?話費貴呀!不僅通話費比座機貴好幾倍,,而且實行的是雙向收費,,打出接聽都要花錢。
說句露怯的話,,在流行“大哥大”的年代,,我也曾好幾次拿著朋友的手機不知道怎么打,好在都是朋友,,人家并不笑話咱,,我臉皮再厚點,也沒感到有什么尷尬,。不就是個手機嗎,?不會用也沒什么不好意思。
手機是身份的象征嗎,?過去曾經(jīng)也許是。但真正有身份的人都不會拿它當回事,,除非是工作,、業(yè)務需要。二十多年前,,我接觸過一位身價過億的大老板,,他對“大哥大”不以為然:“這玩藝兒應該是司機、秘書帶著用的,,我要帶著,,隨時都能被人找到,不是太跌份了嗎,?”關系好了,,他反而要給我也配一臺,說是聯(lián)系著方便,。我沒敢要,,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自由散漫慣了,,有這東西栓著,到哪兒都能找到你,于人方便,?于己方便,?太方便了就是麻煩,這就是生活的辯證法,。
如今,,手機得到普及,人手一臺或幾臺也不鮮見,,我卻佩服那些至今堅持不用手機的人物,。有一位作家,從來就不用手機,,平時甚至連座機電話都拔掉,,過著與世隔絕的平淡生活,全身心地用在創(chuàng)作上,。這樣的人物,,那才叫真牛!
我當年不要“大哥大”的原因是確實不需要,,除了在家里和單位,,我很少在外面跑,既沒有生意可做,,也沒有太多的應酬,,而且咱早就過了那趕時髦好虛榮的年紀,弄這么個家伙,,花不花錢放一邊,,也是個累贅。
隨著電子產(chǎn)品的更新?lián)Q代,,沒過幾年,,笨重昂貴的“大哥大”就成了淘汰的產(chǎn)品,取而代之的是輕巧靈便,、功能齊全的各式手機,,而且越來越小,有的還不如一包香煙盒大,,價格也越來越低,。似乎一眨眼的工夫,手機便成了再普通不過的物件,,人們像掛一串鑰匙一樣隨手揣在兜里,。不管怎么說,改革開放讓人們富裕起來了,,通訊業(yè)發(fā)展迅速,,人人都買得起用得起手機,,這就是時代的進步,百姓的實惠,。
二
除了“大哥大”,,當年的“BP機”也曾風靡一時。
“BP機”也就是尋呼機,、傳呼機,,是英文“Beeper”的縮寫,也有人將其誤寫誤讀為“BB機”,。20世紀90年代中期,,它在城市通訊中被廣泛使用,如今傳呼機慘遭淘汰,,早就沒有人用了,。人們的手機都不知換了多少個,傳呼臺都不知到哪去了,。似乎在轉眼之間,,“BP機”就成了“恐龍”時代的落伍產(chǎn)品。
可在二十多年前,,“腰揣‘BP機’,,手拿‘大哥大’”是追求時髦的一種象征?!癇P機”剛剛進入中國市場之初,,身價昂貴,售價高達幾千元一臺,。當年,,這筆錢對工薪階層來講是個相當可觀的數(shù)字??萍嫉陌l(fā)展日新月異,僅一兩年時間,,“BP機”就在城市青年中迅速普及,,在功能體積進一步完美精巧的同時,價格急速下跌,,最便宜的時候,,半個煙盒大小的“BP機”只賣到幾十塊錢一個。
曾幾何時,,人們分別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事呼我,。”怎么呼,?記住了對方的傳呼號,,有事給傳呼臺打電話,或人工或自動,轉瞬之間,,你的電話號碼就在對方的“BP機”屏幕上顯示出來,。當然,回不回電話要看對方的心氣了,。后來,,出現(xiàn)了一種漢字顯示的“BP機”,能將你要表達的意思編輯成漢字短語傳遞給對方,,極大地方便了人們之間的通訊聯(lián)絡,。
“BP機”當年風靡一時,城市青年幾乎人手一個,,與現(xiàn)在手機的普及程度不相上下,,沒有“BP機”反而顯得落伍。那時,,城市遍設尋呼臺,,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聽到類似蟈蟈的“嘟嘟”聲,信息傳遞靠著這么個小盒子將人們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從小到大,,我基本上沒趕過時髦,沒追過時尚,,算是傳統(tǒng)本份中規(guī)中矩的一個人,,但在那幾年,也用過一個“BP機”,。那時候孩子還小,,接送孩子主要靠妻子,有時候遇上妻子單位有事,,為了能及時找到我,,她給我也配了一個“BP機”。不過,,那時的“BP機”早已泛濫成災,,不再新鮮了。
流行了幾年后,,“BP機”被迅速發(fā)展的手機取代了,。如今,我家里還保存著兩個“BP機”,,當初更新?lián)Q代花了不少錢,,現(xiàn)在卻一無所用,成了名副其實的廢品,。
見微知著,,“大哥大”,、“BP機”的命運,不僅反映著科技進步的飛速發(fā)展,,也印證著新中國發(fā)展的巨大成果,。為了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該扔的東西就得扔掉,。(作者:張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