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繁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兒時開滿后院的那片黃花,。爺爺在世時,,每天悉心澆灌,,讓這片黃花成了家里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
爺爺什么時候在后院栽的黃花根,?我不知道,,但我清楚地記得,,那年黃花的清香飄滿后院時,,我已上小學一年級了。
自從有了這片黃花,,我家后院每年夏天,絕對是治愈心靈的清涼之地,。
后院東北角有兩棵杏樹,,杏樹的右前方長著一棵高大的椿樹,在杏樹腳下和它斜對面是兩排面對面生長著的黃花,。盛夏時,,后院既是納涼的好去處,,也是吃杏子,、摘黃花,、躲清閑的好地方,。滿樹的杏子,,在似火的驕陽下猶如無數(shù)顆小金豆鑲嵌在綠葉間,閃耀著誘人的光芒,,摘上幾顆坐在樹下陰涼處吃一吃,滿口甜香,,消暑解乏。根系相連的黃花,,碧綠的細葉狀如蘭花的葉子,,從綠葉中長出一根根筆直順溜的綠稈,每根稈的頭上都長著好多黃花苞,,有著王冠般的氣質(zhì)與風姿,。盛開的黃花,色澤明黃,、嬌艷美麗,、清新脫俗,好似陽光的微笑,,令人賞心悅目,心靜而神爽,。
得空,,除了吃杏子,,我更喜歡去后院里聽風吹黃花葉的聲音,,刷啦啦、刷啦啦……有音樂的節(jié)奏,,有田園的情趣,更有花香的味道。
黃花不僅顏值高還能當菜吃,。每到黃花開時,看著一排排嫩黃的花朵,,爺爺總是不由自主地念叨一番,黃花菜是個“富菜”,,能炒肉能涼拌,。那時候我還小,,雖然不懂爺爺所說的“富菜”是什么,卻將爺爺?shù)脑捝钌畹赜浽诹诵睦?,也對黃花愈加偏愛,。
確實,,鮮黃花、嫩韭菜和菜花炒著做面飯,,又好看又好吃,奶奶做的黃花面就是最好的證明,。因勞力少,每年收麥時節(jié),,家里通常要叫“麥客”來收麥,,“麥客”干活,,主家要管飯。奶奶在家做飯,,爺爺負責往地里送飯,,我是爺爺屁股后面的“小跟班”,情愿了幫著拿筷子,,不情愿了啥也不干,,只管跟著跑一趟。
爺爺擔著飯,,疾步往地里趕,,到了地頭吆喝兩聲“飯來了”,“麥客”們聞聲放下手中鐮刀,,一邊拍打身上的泥土,,一邊圍攏過來。爺爺麻利地拿出碗筷,,一個個盛好飯,,客客氣氣地用雙手遞到他們手中,。“麥客”們接過碗,三下五除二一碗飯便下肚,,每人兩三碗,,不一會兒半桶面見了底。吃完了,,他們才顧得上向爺爺確認飯里的是不是黃花,,并一個勁地夸贊說黃花面飯好吃。我站在旁邊,,被風吹散的香味直鉆鼻子,,嘴里似乎有咽不完的口水。
黃花的繁殖能力強,,栽一叢會繁殖無數(shù)叢。吃不完的黃花曬干儲存起來,,留著過年過節(jié)吃,。說到曬黃花干,,我就“頭疼”,,爺爺說,,曬的黃花要趁花將開未開時采摘,,這樣過了水的黃花能擰緊、不易散,。爺爺奶奶他們要忙田里的事,這樣的小事自然而然就落到了我的手上,。然而,可氣的是,,有時需要大中午或下午正熱的時候去摘,否則黃花就開了,。對于睡意正濃的時候“被迫”起來摘黃花這件事,,盡管心里不爽,,但也沒辦法,,于是,我便趁家人不注意在后院的陰涼處鋪了張草席,,摘累了就躺下歇會兒,,聽到有腳步聲傳來,,就會立馬起來繼續(xù)摘。如此勞動下來,,一籃子黃花我大概需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以至于奶奶提前在鍋里燒的水開了好久就是等不到黃花,,直至奶奶喊著追尋來,,我才慌忙提著籃子往出跑。
擰著曬黃花也會遇上淘氣事,。焯過水的黃花失去了“青春”顏值,,變成了我手中可隨意拿捏的“軟面條”,。篩子、盤子都是晾曬黃花的好家當,,擰成“麻花”的黃花,,需一條一條地擺在篩子或盤子里,,放在太陽底下曬,。在晾曬的過程中,太陽斜到哪里,,曬黃花的篩子或盤子就得跟到哪里。曬黃花還得做好防風,、防貓,、防雀這“三防”工作,。記得有一次,,我攆著太陽的步子挪動盤子剛坐下,不知從哪里來了一只花貓,,它大步流星地在墻頭上走著,,絲毫不顧忌曬在墻角柴垛上的黃花。擔心它打翻盤子,,我便站起來留神它的去向,,可這只聰明的貓咪似乎猜透了我的心思,走著走著突然來了個180度的大轉(zhuǎn)彎,,然后閃電般從墻上一躍而下,,果不其然打翻了盤子。闖了禍的貓不僅沒有悔意,,還略帶挑釁地回頭看了一眼,隨即逃之夭夭,。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曬黃花時經(jīng)常發(fā)生,,雖然令人頭疼不已,,但卻很有意思,。
爺爺離世后,后院的那片黃花一年不如一年茂盛,,再后來隨著母親搬離老院子而枯萎,。盡管如此,走出家鄉(xiāng)的這些年,,我時常懷念兒時與黃花有關(guān)的那些趣事,,這種懷念就像一顆種子,,牢牢地扎根在我的心里,,使我的內(nèi)心更加寧靜、祥和,。(作者:高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