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10多天,,這批辣椒就能上市了。”2月15日,,在彭陽縣紅河鎮(zhèn)上王村設施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邵寶平笑著說,。蔬菜大棚內,一片翠綠映入眼簾,,辣椒掛滿枝頭,,長勢喜人。
“彭陽辣椒”在2007年,、2009年分別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產品認證,2008年獲得國家首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2013年,,彭陽縣被命名為“中國辣椒之鄉(xiāng)”。
邵寶平是銀川人,,有著10多年蔬菜種植經驗,。去年,邵寶平慕名前來彭陽考察,。“到彭陽一看,,土壤肥沃、氣候適宜,。這里種出的辣椒品質極佳,,再加上有政策扶持,我便下定決心承包了132棟溫室大棚,,種植辣椒,、韭菜、大蔥,。”邵寶平說,。
春節(jié)前,彭陽縣紅河,、茹河流域辣椒主產區(qū)的溫棚辣椒迎來銷售旺季,。“一棟棚的辣椒產量在400公斤以上。辣椒品質優(yōu)良,、辣而不烈,,且具有肉厚、皮光,、挺直,、無皺特點,客商非常滿意,,收購價也高,。”這是邵寶平第一次嘗到在彭陽種植蔬菜的甜頭,堅定了他擴大種植的信心。這段時間,,邵寶平每天都要去大棚看看,,叮囑村民做好田間管理和新一輪育苗。“目前,,已育好60多棟棚的菜苗,,農技人員提供技術指導,幫助我們做好病蟲害防治以及打杈等田間管理,,從而提高單產,。”邵寶平說。
為做好對蔬菜種植戶的技術服務,,彭陽縣相關部門積極與科研院,、所開展技術研發(fā)與合作,,邀請蔬菜專家對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建立辣椒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基地,,推廣集成穴盤育苗,、示范蚯蚓生物技術、秸稈生物反應堆等優(yōu)新技術,。“做好技術服務,,管護跟得上,收成才會更好,。”彭陽縣蔬菜產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主任陳德明說,。
辣椒種植是“短平快”的高效農業(yè),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從育苗,、栽種、管護到成熟采摘,,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大量勞動力,,產業(yè)快速發(fā)展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發(fā)展設施農業(yè)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只要勤快,,每天都有活干。”正在基地里勞作的何塬村村民蘭正軍說,。像他一樣,,近期有30多名村民在基地務工。“務工的同時還能學到種植技術,,有了技術,,我也能在家門口種菜增收。”蘭正軍補充說。
紅河鎮(zhèn)韓堡設施蔬菜種植園區(qū),,陽光灑照在棚膜上,,泛起一片粼光。“園區(qū)有438棟溫棚,,大部分種植辣椒,,冬季保溫效果不好,產品單一,,產量低,。去年對大棚整體進行了維修,部分農戶根據市場調整種植結構,、豐富品種,,收入比較高。”陳德明說,。韓堡村村民王維烈的蔬菜大棚里即將收獲一茬辣椒和番茄,。“我種了11棟大棚蔬菜,雇了兩名工人,,主要供應附近的菜店和超市,,根本不愁賣。”王維烈說,。
目前,,彭陽縣有日光溫室2800多棟,以種植辣椒為主,,主要分布在紅河鎮(zhèn)韓堡,、友聯、紅河,,新集鄉(xiāng)姚河,、溝口,古城鎮(zhèn)任河,、溫溝等村,,年產值一億元以上。采取“企業(yè)+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市場”等發(fā)展模式,,已建成千畝以上設施農業(yè)示范園區(qū)16個,創(chuàng)建永久性蔬菜生產基地13個和設施蔬菜標準園3個,,建成1個供港,、供粵有機蔬菜標準生產基地,發(fā)展露地蔬菜基地10個,。2022年,,全縣蔬菜生產面積8.5萬畝,,其中設施蔬菜2.2萬畝,露地蔬菜6.3萬畝,,年產辣椒,、番茄、茄子等蔬菜22萬噸,,實現總產值4億元,,種植戶戶均收入3萬元。
此外,,彭陽縣還培育了5家龍頭企業(yè),,發(fā)展蔬菜專業(yè)合作組織26家,建立以縣農產品經紀人協(xié)會為龍頭的營銷體系,,引進東升等蔬菜外銷企業(yè)5家,、辣椒加工銷售企業(yè)1家,培育營銷經紀人30多名,,建立覆蓋成都,、西安、蘭州,、鄭州,、寶雞等大中城市的營銷網點和產銷信息交流互動機制,,暢通以辣椒為主的蔬菜區(qū)外銷售渠道,。蔬菜產前、產中,、產后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形成了規(guī)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yè)化經營和周年生產,、全年供應的發(fā)展格局。(記者:余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