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期,,彭陽縣堅持“早”字當先,全方位、多角度開展農用殘膜回收,,清除白色污染,確保春耕生產有序開展。
在彭陽縣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走進草廟鄉(xiāng)趙洼村,村民周萬兵和妻子王小紅正在地里利用殘膜回收機撿拾殘膜,、整理土地,。他家今年準備種1000多畝玉米,為羊備好飼料,,繼續(xù)走種植養(yǎng)殖結合的發(fā)展路子,。在永興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前來交售廢舊地膜的村民絡繹不絕,,大家排隊等待過秤,、登記、開票,。“我種了40多畝地,,正在收拾地里的舊膜。如果不清理廢舊農膜,,會影響農作物生長,。把舊膜收起來,交到回收點還能賺錢,。”紅河鎮(zhèn)黑牛溝村村民馬金剛說,。
近年來,彭陽縣探索出“一條路徑,、六項措施,、三個機制”殘膜回收“163”模式,有效提高殘膜回收利用效能,,讓村民得實惠,。此外,彭陽縣不斷完善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殘膜回收利用長效機制,,按照“誰使用,、誰回收,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繼續(xù)加大殘膜回收宣傳力度,提高群眾撿拾的積極性,,確保殘膜科學回收處理,,保護耕地土壤結構,實現資源環(huán)保雙贏,。截至目前,,彭陽縣共建成殘膜回收網點45個,、殘膜加工企業(yè)2家,年回收殘膜6500噸以上,。(通訊員 張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