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村民族團結二三事
10月21日,,連日的陰雨天氣后,難得遇個大晴天,,西吉縣馬建鄉(xiāng)大灣村村民馬志國掀開牛棚的草苫,,讓棚里的牛兒也享受久違的陽光。忙碌間,,徒弟王學斌來到牛棚,,幫著他一起侍弄,臉上布滿愁容,。
“咋了,?”馬志國問緣由,原來,王學斌剛從甘肅販?;貋恚贿M家門,,便得知走前懷著犢的母牛生產(chǎn)時死了,。
馬志國聽聞,趕緊拉著徒弟到他家牛圈里看情況,,聊以安慰的是牛犢很健康,。為了挽回損失,馬志國幫著徒弟把長大的牛犢賣了個好價錢,,收入1.4萬元,,同時申請了養(yǎng)殖保險的理賠,保險公司賠償1.2萬元,。
馬志國上心徒弟的事,,不是一天兩天了。王學斌認馬志國是師傅,,更是打心眼里感激和佩服馬志國,。
馬志國是村里的養(yǎng)殖大戶,2015年起,,依托扶貧政策開始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最多時牛飼養(yǎng)量達到80多頭。馬志國牛養(yǎng)得好,,王學斌便上門討教,。馬志國毫不吝嗇,熱情地迎進門,,給他講了一番養(yǎng)牛的門道,。王學斌聽得歡喜,但家里一貧如洗,,哪有錢進行養(yǎng)牛前期投資,。看出了王學斌的為難,,馬志國主動承諾:“你想養(yǎng),,沒有錢不打緊,我賒牛給你,,等你養(yǎng)牛賺了錢再還,。”于是,,馬志國家的兩頭基礎母牛便入住到王學斌家簡易的牛圈里,。
馬志國真心幫扶,王學斌勤奮好學,回漢兩族的師徒二人在發(fā)展養(yǎng)牛產(chǎn)業(yè)這條路上并肩同行,,在村里傳為佳話,。
在大灣村,回漢群眾團結一心,,互幫互助,,共謀發(fā)展的事例不少。
三岔組是大灣村的漢族聚居區(qū),,只住有一戶回族群眾,。主人馬志雄夫妻倆平日樂善好施,鄰居逢人便夸,。
2018年,,為了澆灌自家的20畝玉米地,馬志雄在院內打了一口機井,,除去享受井窖補貼的1萬元,,自己花費了2萬多元。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氣候環(huán)境帶來連年充足的雨水,,機井沒有發(fā)揮大作用,但這口機井并未閑置,。
“井里水很多,,誰家養(yǎng)牛、澆地缺水都來拉,,不要錢,。”自機井建成后,,馬志雄常在微信群里喊話——“這幾天老人有病,,我在縣上忙,大門沒有鎖,,有需要水的就去,。”
村民張讓改一周取兩三回水,,對馬志雄一家人充滿感激,,“今年天旱,遇到自來水停水,,多虧了馬志雄家的機井水灌地,。機井取水還要拉開電閘,人家不要電費也不要水費,,兩口子真是好人呢,!”
村黨支部副支書王萬山有感而發(fā):“村里回漢群眾猶如兄弟姐妹,無論田間地頭事,還是紅白事,,誰家有困難找上門,,村民都會盡心盡力幫忙解難?!贝謇镞€有一個好傳統(tǒng),,每年元旦,不用村干部上門招呼,,大家自覺聚到村委會進行文體活動,,打籃球,、拔河,、跳繩……樂此不疲,一辦便是五年,。(記者: 張藝菲 張淑玲 王旭東 實習生 鎖治理)
相關新聞
-
原州區(qū)免費發(fā)放馬鈴薯 原原種七百五十萬粒
[2025-04-26] -
原州消防進商圈開展節(jié)前安全培訓 筑牢五一防火屏障
[2025-04-26] -
隆德縣三級聯(lián)動賦能勞務輸出提質增效
[2025-04-26] -
最后一課的告別是耕耘一生的回響
[2025-04-25] -
彭陽玉豆套種 ——玉米不減產(chǎn) 多收一季豆 彭陽縣今年套種25萬畝大豆玉米
[2025-04-25] -
智能化設備助力彭陽縣紡織產(chǎn)業(yè)升級
[2025-04-24] -
播種彩色希望 我市彩色馬鈴薯品種選育進入中試階段
[2025-04-23] -
原州美食周在京舉辦 特色農產(chǎn)品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2025-04-23] -
原州區(qū)炭山鄉(xiāng)警民合力撲滅牛棚大火
[2025-04-23] -
彭陽縣集中簽約三大農副產(chǎn)品加工及供應鏈項目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