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的“農業(yè)夢”
11月1日,走進西吉縣吉強鎮(zhèn)萬崖村蔬菜育苗中心,,一座座日光溫棚整齊排列,。
11號大棚里,種植的菠菜綠油油一片,,生機盎然,。29歲的王建穿梭其間,。他皮膚略黑,,身材高瘦,,正忙著察看病蟲害。“我每天都要來這里轉一轉,,檢查蔬菜病蟲害,。”王建笑言。
王建出身農村,,從小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每年秋季,我和父母一起收獲金燦燦的麥子,、沾著泥土的洋芋,,就像是在地里‘挖寶’一樣,讓我很享受和農作物打交道的過程,。”王建感慨地說,。打那時起,王建就想著:長大了要從事和農業(yè)相關的工作,。
2019年,,王建大學畢業(yè),參加“三支一扶”被分配到吉強鎮(zhèn)鄉(xiāng)政府當辦公室文員,。2022年,,一次偶然機會,他來到了萬崖村蔬菜育苗中心,,第一次在冬天見到大棚內種植的辣椒,、芹菜等蔬菜,綠意盎然的景象激發(fā)了他潛藏在心底的農業(yè)夢,。
“這簡直是瞎鬧,,安穩(wěn)又吃苦少的工作你不干,要和我們一樣面朝黃土,,看天吃飯嗎,?”王建的這個決定,遭到了父母的極力反對,。
“我想趁著年輕闖一闖,,干點自己熱愛的事情,我覺得挺好,。”王建主意已定,。
2022年底,,王建辭掉了文員工作,,加入到西吉縣助農蔬菜種植農業(yè)合作社,。起初,園藝專業(yè)畢業(yè)的王建對育苗和蔬菜種植技術不熟悉,,干得不順利,。但憑著一股熱愛,他很快堅定了信念,。為了盡快熟悉工作,,王建每天待在棚內,向技術人員學習育苗知識,,做筆記,,下班后總是最晚離開大棚,回家后上網查閱種植知識,。很快,,王建成為了萬崖村蔬菜育苗中心的一名管理人員。“小伙子很勤奮,,經常主動幫我們搬菜苗,,大家種菜時有什么不懂的都問他,他會耐心指點我們,。”在萬崖村蔬菜育苗中心務工的村民黃俊蘭說,。
測溫、通風,、施肥,、記錄,現在王建每天熟練地做著這些工作,,樂此不疲,。遇上夏季育苗高峰期時,王建從早上8點忙到晚上11點,,吃飯吃不到點上,,妻子常抱怨他不顧家,但王建并不覺得累,,反而覺得日子充實快樂,。“感覺自己的夢想實現了,每天能和菜苗,、蔬菜在一起,,很幸福。”王建靦腆一笑,,露出了兩顆小虎牙,。
“每當看到蔬菜幼苗冒出芽尖,就像小生命破土而出,,就很有成就感,。”王建不善言辭,,但談到農業(yè)時津津樂道。深秋時節(jié),,西吉大地一片蕭瑟,,望著棚內綠意舒展的菜地,王建內心的“農業(yè)夢”也在繼續(xù)生根發(fā)芽,。“未來,,我希望能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蔬菜基地。”王建滿懷憧憬,。(記者:蘆淑穎 袁小平 實習生 蘭婷婷)
相關新聞
-
原州區(qū)免費發(fā)放馬鈴薯 原原種七百五十萬粒
[2025-04-26] -
原州消防進商圈開展節(jié)前安全培訓 筑牢五一防火屏障
[2025-04-26] -
隆德縣三級聯動賦能勞務輸出提質增效
[2025-04-26] -
最后一課的告別是耕耘一生的回響
[2025-04-25] -
彭陽玉豆套種 ——玉米不減產 多收一季豆 彭陽縣今年套種25萬畝大豆玉米
[2025-04-25] -
智能化設備助力彭陽縣紡織產業(yè)升級
[2025-04-24] -
播種彩色希望 我市彩色馬鈴薯品種選育進入中試階段
[2025-04-23] -
原州美食周在京舉辦 特色農產品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2025-04-23] -
原州區(qū)炭山鄉(xiāng)警民合力撲滅牛棚大火
[2025-04-23] -
彭陽縣集中簽約三大農副產品加工及供應鏈項目
[2025-04-22]